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余豐慧:貿易順差擴大折射深層次問題

  • 發佈時間:2014-09-09 16:05:4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海關總署8日發佈統計數據,8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2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其中,出口1.28萬億元,增長9.2%;進口0.98萬億元,下降2.4%(9月8日 新華網)。

  8月份與前8個月累計進出口數據相比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8月出口增速比前8個月的增長2.1%上升1.8個百分點;8月進口比前8個月的負增長1.1%,繼續滑落1.3個百分點。説明出口在回升、在好轉,而進口增速在繼續惡化。這種兩頭“擠壓”背後的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現象就出現了。

  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前8個月貿易順差為1.2萬億元,擴大28.7%;8月份貿易順差3061億元,擴大76%。8月份貿易順差趨勢性擴大勢頭背後折射出中國貿易不平衡狀態在加劇。

  必須看到,當前貿易嚴重失調與過去有著“質”的不同。中國過去長達十多年的貿易不平衡,主要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宏觀政策決定和帶來的。使得出口增速遠遠大於進口,形成了鉅額貿易順差,帶來今天將近4萬億元的外匯儲備。而現在貿易順差的擴大,是在出口增速降至個位數後發生的。這就決定了不能僅就進出口貿易本身來論了。其背後反映的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8月份出口增速僅為3.9%,説明外需仍然沒有徹底恢復,或者説剛剛開始恢復。縱觀歐美兩大外需經濟體,美國經濟增速超過預期,第二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同比增長4.2%,高於此前4.0%的增長,創下了2013年3季度以來的新高。促使8月份中美貿易增速達到4.4%。歐洲經濟增長雖然仍在低迷狀態,但8月份中歐貿易仍然同比增長9.9%,在主要發達體中排名第一。儘管如此,從8月份數據看,對中國經濟拉動力是非常有限的。其他經濟體特別是新興市場體國家與中國的比較優勢、産業結構等同質化很強,甚至在加工貿易上是競爭關係,因此,對中國出口拉動力很小而且不可持續。

  不過,對中國出口前景不必過於悲觀。一方面美國經濟正在超預期增長,歐洲央行正在採取超級寬鬆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復蘇,未來肯定會反映到對中國出口的拉動力上。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加大改革步伐,釋放改革紅利,出臺一系列促出口、穩增長措施,同時,出口企業正在大力度轉型升級。8月份出口增速高於前8個月1.8個百分點就預示著出口正在向好轉變。

  最令人擔憂的是進口持續萎靡不振。進口如此下滑,不僅僅是折射貿易不平衡加劇的貿易自身問題,其背後反映出的最大問題是內需嚴重不足和罕見低迷現象。這必須引起高度關注。從匯率上看,目前是上下波動的穩定態勢,對進口構不成影響;從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看,近期維持在低位運作。中國進口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主要還是國內需求不振的反應。而國內需求不振,影響的就不僅僅是一個進口貿易問題,而且影響和反映的是整個宏觀經濟的大問題,特別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穩增長的大事情。

  目前,如果沒有內需的穩定復蘇,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就困難重重。從8月份進口低迷看,這種影響正在加深。在繼續下放審批權,激活民間資本投資的同時,穩增長措施火力應該對準最終消費需求環節,激活經濟的最終拉動力。長遠措施是較大幅度增加百姓收入,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保障水準;短期措施應該是減輕居民以及中小微企業稅費負擔,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仍有上調空間,企業和職工社保繳費也應該適度下調,同時,較大幅度增加財政資金撥付社保資金的比例和絕對額度。

  這裡面一個重要措施還是老生常談的激活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活力。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量最大的經濟體,把這個經濟體激活後帶來的直接效果是擴大了全社會的就業水準,從而增加了居民收入,而且這種收入是穩定持續性很強的收入。

  總之,8月份貿易順差擴大,特別是進口同比負增長的嚴重低迷現象,折射出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內需嚴重不足。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到穩增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