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陜交界處的一個小鄉鎮有了新傳奇——革命老區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20年來産生3位全國黨代表。
今天上午,從這裡走出的85後大學生村官翁新強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啟程赴京前夕,兩位老代表胡安梅、魏登殿專程到村裏的五味子、煙葉等特色産業基地,與他交流心得、分享經驗、囑託期盼。
今年48歲的胡安梅來自桃園溝村,是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18歲的胡安梅接替父親,成為一名山村教師。收到社會捐款後,胡安梅設立教育基金資助當地貧困學生、民辦教師和貧困戶。“學生成才是最高獎賞。”胡安梅説。
68歲的魏登殿家住坎子山村,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1975年,這名21歲的回族小夥放棄部隊安置工作的機會,毅然返鄉挑起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帶領鄉親們在絕壁上千錘萬鑿開闢山路,讓一個窮山村變成富裕村。他常講,“認準的事,再難也要幹成。”
翁新強今年34歲。8年前,這個走出大山的名校畢業生選擇返鄉,成為小新川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鄉親發展五味子産業,輻射鄂陜兩省三縣18個鄉鎮的60多個村。“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一刻也不想等。”翁新強説。
“肥沃土地,能長出壯苗;紅色基因,會代代相傳。”在湖北口回族鄉黨委書記高南品看來,原因在於這是一片民風淳樸、民族團結的紅色沃土。1935年初,紅二十五軍主力來到這裡,發動群眾建立起鄉、村蘇維埃政權,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1947年,這裡成為湖北解放最早的地方。“湖北口回漢一家親,在紅色文化浸潤下,基層黨員幹部爭做紅色精神傳承者和踐行者,3位黨代表接力跑背後,是紅色基因不斷綻放新的時代光芒。”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