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本報記者 常 理 王新偉 楊開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10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文明畫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鋪開。
水城河,是貴州省六盤水市的“母親河”。由於多年污染,水城河一度成了老百姓口中的“臭水河”。轉變出現在2014年,六盤水市先後啟動水城河綜合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全面開展污水提質增效、雨污分流、海綿城市建設、河道生態修復等工作,並專門出臺《六盤水市水城河保護條例》,打響了轟轟烈烈的碧水保衛戰。如今,經過治理後的水城河清澈見底、兩岸綠樹成蔭、遊客穿梭如織,沿河居民從以前的關窗避臭到現在的開窗賞景,市民對水城河治理的滿意度達到98%。
“守得青山綠水在,換來韆鞦萬代福。”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剛對記者説,下一步,六盤水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産業綠色轉型升級和能源結構調整,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著力建設生活環境宜居宜業的幸福六盤水。
放眼全國,江河湖泊、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庫布齊沙漠、毛烏素沙地慢慢縮減,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西南地區石漠化面積和程度有所減輕……統計顯示,2021年,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到了87.5%,地表水I至III類斷面比例達到了84.9%,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貴州省銅仁市實行最嚴舉措保護世界自然遺産梵凈山,編制《梵凈山保護規劃》,出臺《梵凈山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專門設立梵凈山生態法庭,保護物種從4000多種增加到7150種,黔金絲猴數量保持在800隻左右,為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了貢獻。
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銅仁市委書記李作勳告訴記者,近年來,銅仁市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城市森林覆蓋率66.2%,縣級以上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98.5%,納入國家和省考核的34個斷面均達到地表水III類以上標準。
能否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協同共進,是趕考路上的一道必答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我們將以更高站位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堅決摒棄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做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黨的二十大代表、陜西省榆林市委書記張曉光説,榆林市將抓住“雙碳”戰略機遇,立足資源稟賦和要素優勢,積極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出清落後産能,切實提高産業項目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方式促進高品質發展。
“保護好漓江、保護好桂林山水,是我們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第一位工作。我們將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讓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寶地永續人間、更加美麗。”黨的二十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説,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高品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一城文化滿城綠”的風韻不斷彰顯,“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愈加閃亮。
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商奎代表:
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
本報記者 李萬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對此,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商奎表示,這持續釋放了就業優先的信號,對下一步推動更加充分更高品質的就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商奎代表總結了“六個度”:財政投入有力度,2012年至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從1.26萬億元增長到3.44萬億元;政策扶持有精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平穩,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擴大就業有速度,城鎮新增的就業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人;迴旋空間有寬度,2021年城鎮就業人員佔比達到62.7%,第三産業成為就業最大“容納器”,三次産業“倒金字塔形”的就業結構逐步形成;工資收入有溫度,城鎮單位人員工資翻了一番;穩定就業有韌度,與以往相比,雖然現在經濟增速放緩了點,但經濟的體量不斷壯大,能夠承載的就業容量也隨之增加,加上産業升級和新經濟、新模式蓬勃發展,這些因素共同提升了中國的就業韌性。
商奎代表説,就重慶來看,財稅與産業、金融、貿易等政策以“組合拳”的方式,持續為穩定和促進就業提供強大推力,全市城鎮就業人員增長了三成多,外出農民工已經五連降,返鄉創業效果明顯。
商奎代表認為,當前的就業,目標是穩,在總體“穩”的基礎上,繼續向著高品質“進”。要千方百計保住老百姓現有的工作並創造新的工作,想方設法兼顧短期就業穩定和長期就業品質。既要充足發力,又要精準發力,更要靠前發力,走在問題的前面,密切關注、及時回應就業市場的關切和急難訴求。
商奎代表認為,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既要讓企業在吸納就業、培訓員工上得到更多鼓勵,讓已在職場的人不因可能失業而“失落”,也要對準備入職的年輕人、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進行提高技能的培訓,為他們未來的事業鋪路,不被焦慮壓垮而“迷失”,只要勤奮肯幹,總會找到合適的崗位。
西藏山南市錯那縣吉巴門巴民族鄉鄉長索朗德吉代表: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本報記者 代 玲 徐 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紮實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
1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收入結構不斷改善。特別是隨著脫貧攻堅各項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居民。
“得益於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和鄉村振興戰略啟動實施,2021年,全鄉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1萬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還多,連續多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現在,大家的生活水準、消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們鄉61戶人家,就有皮卡車22輛、大卡車3輛。”談起10年來收入的穩步提高,黨的二十大代表、西藏山南市錯那縣吉巴門巴民族鄉鄉長索朗德吉有説不完的話。
“鄉里因地制宜發展蕎麥種植業並進行精深加工,從蕎麥糌粑、蕎麥枕,到苦蕎茶、蕎麥酒,産品線豐富多樣,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約11萬元收入。”索朗德吉代表説。如今,鄉里下轄的兩個行政村都實現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業”。
除了發展産業外,村民還從家門口的基建項目中實現了大幅增收。這是吉巴門巴民族鄉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最多的10年。鄉黨委、鄉政府協調項目施工方,積極吸納當地村民參與施工、增加收入。
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吉巴門巴民族鄉開始謀劃起了旅遊産業。鄉里抓住全縣發展全域旅遊的機遇,把風景秀麗的讓榮湖打造成了景區。2020年初,57戶有意願的人家建起了農家樂。縣人社局還連續3年舉辦烹飪、客房打理、旅遊服務等方面培訓。
“人民的收入水準不斷提升帶來了旅遊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下一步,我們要在生態鄉村旅遊上發力,把景區和農家樂都建設得更好,吸引更多遊客;以鄉里的特色農牧産品為基礎,開發好旅遊商品,讓大家都吃上‘旅遊飯’,打造新的收入增長點。”索朗德吉代表表示,有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引領,大家增收的措施多、速度快。未來,還要繼續帶領大家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四川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副鎮長,雪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立克攏攏代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劉 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經過接續奮鬥,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
雪峰村位於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自2017年115戶612名貧困群眾全部實現脫貧以來,雪峰村在致富路上全力向前。
交通不便曾是阻礙雪峰村發展的頭號難題。“如今,雪峰村修建了通村通組公路28.5公里,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推動了産業發展,其中一條‘網紅路’還間接帶火了旅遊業。”黨的二十大代表、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民主鎮副鎮長,雪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立克攏攏説。
立克攏攏代表所説的這條“網紅路”是雪峰村西寧灣村組的一條通組公路,總長4.8公里。“有一段850米的道路嵌在高山峽谷間拐了24個彎,猶如蛟龍出海,人們把航拍圖傳到網上後,引得四面八方遊客前來打卡。”立克攏攏代表説。
立克攏攏代表告訴記者,現在,每年有近1萬名遊客前來西寧灣通組公路24道拐旅遊,村裏開起了5家農家樂,吃“旅遊飯”的村民每戶年均增收1萬多元。
全村脫貧致富的“主業”——肉牛養殖産業更是發展得紅紅火火。自2015年回鄉創立肉牛養殖合作社以來,立克攏攏代錶帶領69戶村民養殖150多頭肉牛,實現全村115戶脫貧戶戶均增收8000余元。雪峰村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200元增加至2021年年末的12730元,村民們在致富的道路上信心十足。
山東日照市委書記張惠代表: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本報記者 李盛丹歌 王金虎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養老服務關係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福祉。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屆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10年來,國家對老年人的保障體系在加速完善,為給老年人“穩穩的幸福”不斷努力。
黨的二十大代表、山東省日照市委書記張惠説,日照市牢牢把握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機遇,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加快構建了“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城鄉一體共發展”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系,讓“幸福日照”這張名片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張惠代表説,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積極探索“醫養+”養老新模式,整合公共醫療、國有企業、社會資本等資源,建立“雙向轉診、康復保健、文體娛樂、綠色通道”聯動機制,打造頤養健康産業綜合體系,為老年人提供科學、全面的醫護保障。
據介紹,日照市先後實施《日照市養老服務條例》《關於開展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30余個法規政策,以建立區縣、鎮街、村居、家庭四級養老服務網路為主線,實現養老服務設施擴存量、提增量,創新推出了農村互助養老、農村幸福院、長者食堂、長者餐桌等服務模式,推動養老服務由傳統向開放、由單一向多元發展。
“我們將繼續用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來衡量這座城市的發展品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張惠代表表示。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