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大局看待智慧財産權事業,圍繞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頂層設計、深化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動我國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十年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取得顯著進步,更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有力促進了新動能快速成長。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發佈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近年來持續穩步提升,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11名,位居36個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其中,9項細分指標排名全球第一。中國的創新與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正向關係,創新投入正在轉化為更多更高品質的創新産出。
全社會對智慧財産權保護滿意度全方位提升
從1985年中國第一件專利申請誕生,到公眾耳熟能詳的國家地理標誌産品,再到如今原創IP概念及其衍生出的如火如荼的各類産業,智慧財産權早已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當前,我國正在從智慧財産權引進大國向智慧財産權創造大國轉變。我國智慧財産權創造品質持續提升,保護水準顯著增強,運用效益加速顯現,我國國內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産業增加值達12.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11.97%,成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國內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較2020年提高了1.2件。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29.8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90.8萬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21.3萬件,佔國內企業總量的63.6%,表明我國市場主體創新創造能力不斷增強。
自2012年起,國家智慧財産權局連續十年組織開展智慧財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工作。“總體來看,十年來,全社會對智慧財産權保護滿意度全方位顯著提升。”在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新聞發言人、智慧財産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看來,這十年,智慧財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先後跨越了70分和80分兩個大臺階,“量”的提升清晰可見,充分顯示出國家在智慧財産權領域開展的工作、對智慧財産權的重視和取得的成績獲得全社會更多認可,體現了智慧財産權保護工作“質”的轉變。
新興領域自主智慧財産權創造和儲備不斷增加
數據被稱作資訊時代的新能源,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我國是一個數據資源大國和數字經濟大國,2020年,以數據為支撐的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經達到39.2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38.6%,位居全球第二。但要想讓這些數據資源合理流動、充分利用並有效保護,就需要解決數據的産權問題,完善相關制度設計。
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培育壯大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路安全等新興數字産業。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等新興技術領域蓬勃發展,相關領域的自主智慧財産權創造和儲備正在不斷增加。
從數字經濟核心産業整體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的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7.7萬件,佔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的比重達到35.2%。從區域分佈來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區域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有效量佔國內的72.4%;成渝地區發展潛力大、增速最快,近五年平均增速達到27.9%。從創新主體來看,企業的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發明專利有效量佔國內的73.1%,成為帶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我國在數字經濟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人工智慧為例,2021年,我國在中美歐日韓世界五大智慧財産權局獲得授權的人工智慧發明專利達到5.7萬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長38.5%。
參與世界智慧財産權治理邁出新步伐
2021年9月,我國發佈《智慧財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對未來15年的智慧財産權事業發展作出重大頂層設計。2022年2月5日,我國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和版權方面的馬拉喀什條約。“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支援多邊主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立場,以及不斷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的堅定決心。”申長雨説。
“智慧財産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葛樹介紹,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智慧財産權跨境保護已成為創新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一門必修課,“總的來看,我國海外發明專利授權呈現積極發展態勢,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申請人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經實質審查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達4.6萬件,同比增長14.1%,是2016年的2.4倍,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增速居前三位的技術領域是生物材料分析、生物技術和有機精細化學,分別同比增長49.2%、39%和35.5%。歐洲專利局發佈的數據也顯示,2021年收到來自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達到1.7萬件,再創歷史新高,中國專利申請呈現極具活力的發展態勢。2022年3月WIPO發佈的《COVID-19相關疫苗和療法專利態勢報告》也顯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國共有34個研發中的新冠疫苗,其中23個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總數位居全球第二,表明中國在新冠疫苗和療法創新方面處於全球“第一方陣”。
2022年5月5日,海牙協定、馬拉喀什條約在中國正式生效。“這兩部國際條約的生效實施,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新聞發言人曾燕妮説,這是我國加強智慧財産權國際合作的重要成果,標誌著中國向深度參與世界智慧財産權治理邁出了新的步伐。“海牙協定生效實施以來,中國企業的申請十分踴躍。”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局審查業務管理部部長魏保志説,“這不僅表明瞭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智慧財産權治理體系的開放姿態,也為海外企業進駐中國這一最具活力的廣闊市場提供了便利,有利於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中國工業領域創新設計的蓬勃發展。”
2022年7月19日,首屆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全球獎揭曉,5家企業從62個國家的272家申報企業中脫穎而出,中國獨佔兩席,成為首屆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全球獎獲獎企業最多的國家。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評價稱,中國取得的成績顯示了一個國家將創新作為增長引擎並給予大量關注的效果。“中國以非常全面的方式創建創新生態系統,這是中國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