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風雨砥礪,滿目春華秋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資管行業持續加快市場化改革轉型步伐,管理規模穩健增長,風險抵禦能力持續加強,已成為中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年來,我國資管行業從粗放增長到規範發展與結構優化,逐步走上回歸資管本源之路,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準;十年來,行業發揮專業投資優勢,提高服務居民財富管理能力,通過不斷創設豐富産品,更好提升居民財産性收入,全力助推共同富裕;十年來,行業參與主體多元化格局逐漸構成,銀行理財、信託、證券、基金、保險資管等各類資管機構跑步入場、同臺競技,主動發揮對金融系統間接融資市場助力和職能補缺功能。
聯結實體經濟與居民財富
積水成淵,聚沙成塔。
十年間,中國經濟實力不斷躍上新臺階,居民財富快速積累,與之同步前行的資管行業也經歷了一輪大發展、大變革。
我國經濟發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也實現了質的穩步提升。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14.4萬億元。其間,住戶存款餘額不斷上漲,截至2021年末,我國住戶存款餘額為103.24萬億元,相較于2012年末的41.14萬億元增長逾150%。經濟高品質發展讓社會財富實現增長和累積,居民財富管理意識不斷增強,資管行業在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需求中的作用愈加顯現。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各類資管機構合計管理資産規模由2012年末的約27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130萬億元,十年間增長逾4倍。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資管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滿足了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增強了各類資管機構盈利能力,在支援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行業規模實現較快增長。
當前,銀行理財已成為我國資産規模最大的資管産品類別,截至2021年底,市場規模已達29萬億元。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十年來實現平穩較快發展,逐漸縮小與銀行理財之間的差距,規模從2012年末近3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末的25.56萬億元,成為大資管時代的中流砥柱。我國保險業總資産從2012年底的7.4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24.9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2012年全行業信託資産規模為7.47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行業信託資産規模餘額為20.55萬億元,位列資管行業第四。(數據來源:《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和《2017-2022年中國資産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作為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需求的“打理者”,資管行業發揮專業能力,精準對接實體經濟融資需求。2022年1月15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 上海蘇河灣峰會上介紹,截至2021年11月末,銀行保險機構資管産品直接配置到實體經濟的資金近40萬億元,約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13%,理財、保險資管、信託資金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投資股票、債券規模超過27萬億元,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十年間,資管行業成為整個金融體系中增長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領域。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援相繼落地,資管行業的版圖也在不斷擴大。
規範運作回歸本源
涅槃蝶變,華麗轉身。
時間拉回至2012年,彼時證監會、原保監會等行業主管機構紛紛出臺政策,鼓勵券商、基金、保險、期貨涉足資産管理,再加上原先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的銀行和信託,共同構成我國“大資管時代”主力軍,混業經營就此開啟。
隨後數年,各類資管機構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在滿足居民和企業投融資需求、改善社會融資結構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也因過快發展而滋生出剛性兌付、資金池運作、通道業務等一系列“成長煩惱”。
中信建投資産管理部行政負責人認為,剛性兌付是資管機構尋求規模擴張相互競爭的産物,既提高資管機構承擔的風險,不利於培養“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健康行業環境,也間接提高了社會整體融資成本。
“資金池運作曾在資管産品中比較普遍。一是資産端和負債端錯配,投資者資金端期限短,理財需要通過滾動發行來對接長期資産;二是投資者收益與理財産品資産端收益脫鉤,按照預期收益兌付。”上述負責人稱,資金池問題在信託、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的表現形式不同,隱藏和轉移了風險,不利於行業透明化、凈值化發展。
通道業務的盛行,加劇各類資管産品之間的多層嵌套,以及借助多層嵌套實現的加杠桿行為,這些做法助長了資金脫實向虛。上述負責人舉例,例如,流向場外配資、上市公司大股東高比例股權質押、房地産違規融資,以及回報更高的網際網路消費貸、現金貸等領域,使得風險在部分領域內集聚。
2018年4月27日,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就《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時表示,由於同類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致,導致監管套利活動頻繁,一些産品多層嵌套,風險底數不清,資金池模式蘊含流動性風險,部分産品成為信貸出表的渠道,剛性兌付普遍,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形成監管不足的影子銀行,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宏觀調控,提高了社會融資成本,影響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加劇了風險的跨行業、跨市場傳遞。
上述情況無法跟上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步伐,因此給資管行業“精準拆彈”勢在必行。
2016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等影子銀行活動的要求逐漸加強,通道業務逐漸受限,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縮,風險也得到明顯緩釋。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迴圈、健康發展”。“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也在本次會議上被官宣,金融監管的頂層設計得以明確,加速了資管行業迎統一監管新規的出臺。
2018年4月27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總體要求,從“全面覆蓋、統一規制”出發,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限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銀河金匯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河金匯”)董事長郭卿認為,資管新規通過匹配期限、限制通道等角度,從破剛兌、限非標與降杠桿三方面規範資管業務,是統一規範各類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必然要求。資管新規是行業回歸投資本源、規範發展的起點,也是資金、資産重新匹配和産業鏈格局重塑的開始。
資管新規落地實施的三年多時間裏,各類資管機構歷經短期轉型“陣痛”後,治理風險成果顯著——一些複雜嵌套、池化運作等高風險業務得到整治清理,資金空轉、脫實向虛得到根本扭轉。
截至2021年底,銀行業、保險業基本完成資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整體符合預期。
分解來看,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産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佈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凈值型産品存續餘額26.96萬億元,佔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佈前增加23.89萬億元;同業理財降至541億元,較資管新規發佈前下降97.52%。
從理財公司自身發展來看,也已進入專業化經營新階段。工銀理財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在日益完善的監管框架下,理財公司實現從牌照競爭向能力競爭轉變,從同質化發展向差異化發展轉型,投資流程更加高效,崗位分工更加明確,專業化和精細化的經營管理特徵更加突顯。
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管産品基本實現凈值化轉型,産品投資運作進一步規範。
此外,截至2021年末,融資類信託佔比不斷下降,通道業務大幅壓降,不合規信託項目累計壓降超80%。從資管同業投資壓降比例來看,信託行業投向金融機構的信託資金規模已從2017年底的4.11萬億元壓降至2021年末的1.9萬億元。
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沈衛群表示,“公司有序推進金融同業通道業務和融資類業務壓降;嚴格落實合格投資者審核要求;嚴格落實凈值化管理;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步伐,積極探索和發展資産服務信託、公益/慈善信託、家族信託、特殊需求服務信託等業務。”
券商大集合資管産品的公募化改造已成為券商資管業務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Wind數據顯示,按基金轉型生效日計算,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150隻券商(含券商資管)大集合産品完成公募化改造。
以國內首家獲證監會批准設立的券商係資産管理公司,同時2021年受託資管業務凈收入行業排名第一位的東方紅資産管理為代表,截至2021年底,其存量業務均已符合資管新規要求。一方面,不斷夯實主動管理能力,鞏固在主動權益和固定收益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對存量“券商大集合”産品進行公募化改造,共有13隻權益類大集合轉型為公募基金。
對標監管,中信建投證券資産管理部聚焦提升主動管理能力,逐步完成凈值化轉型升級,推動産品規範整改,穩步推進公募化轉型。其中,在過渡期內將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存量産品的估值方法改造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使産品定價更貼近市場真實價值,推動産品向資訊透明、組合投資、準確估值、風險分散的模式轉型。
博時基金錶示,資管新規或將逐漸改變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有助於推動完善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不斷豐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工具。同時,打破剛性兌付將提高投資者對股票和債券的需求,帶動直接融資發展。
當然,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並不意味著行業轉型步伐就此停止,而是再次站上新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
整裝煥新再出發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
以2021年12月31日為節點,資管新規實現了從過渡期邁向全面實施階段。曾剛表示,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為資管行業奠定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基礎。同時,影子銀行拆解已取得實效,避免資管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給金融系統造成重大風險,實現行業平穩發展和良性迴圈。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2022年7月份表示,資管行業作為聯結實體經濟與居民財富的重要橋梁,要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把握機遇,有所作為。
以銀行理財為例,建信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大環境來看,金融基礎設施作為連接各類資管機構的橋梁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範風險,提高市場透明度,對於貨幣政策的傳導與維持金融穩定都至關重要。建信理財將持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同時,全力支援新金融發展,把綠色金融、住房租賃、鄉村振興、普惠金融作為主攻方向,為社會發展提供金融資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權益出資。
銀河金匯始終踐行心懷“國之大者”的金融擔當。郭卿介紹,“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資本紐帶作用,響應國家紓解流動性困境的號召,主動設計産品方案及投資模式,高效開展紓困投資業務;另一方面,聚焦高新科技行業,借助集團力量,著力為‘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同時,積極探索綠色類業務,提升‘綠色資管’供給側的服務能力和水準。”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各類資管機構而言,要扛起責任擔當,提升自身核心能力。
“財富管理業務的本質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産配置,優質的産品供給是關鍵。”農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理財公司應突出資産配置理念,不斷豐富産品貨架,滿足客戶多元化財富管理需求。目前,農銀理財管理的新産品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其中縣域理財規模峰值達9000億元。
提升投研能力同樣重要,已有券商資管子公司意識到這點。“以前券商高度依賴通道業務,因此類業務規模容易做大,對公司而言風險相對較低。”招商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陽表示,資管新規後,券商資管從高度依賴通道業務轉變為真正做主動管理,轉型過程中或面臨業務規模、收入等下降,但轉型是趨勢也是必然,招商資管將通過壓降直至清零通道業務、重塑投研體系、擁抱網際網路等,真正回歸資管本源。
從行業過往走過的“彎路”來看,風險管控也是資管機構的必修課,應將風險防控措施嵌入到業務經辦的各個流程中。
銀行理財作為新型資管機構,歷史包袱較小,也同樣需要在風險管理方面下好先手棋。目前,工銀理財已建立起包括債券、股票和基金在內的三大投資標的庫,對於不同庫裏的資産,限定了它在組合中的投資佔比,進行組合集中度管理和風險分散。
“更嚴格的合規風控建設”,也是中金公司的下一步工作重點,公司資産管理部負責人徐翌成介紹,“中金公司始終堅持風控第一、合規先行,未來將通過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合規風控文化建設、加強數字化建設等方式,滿足基礎風控需求,加強前瞻性風險能力建設,保障資管業務高品質發展。”
資管大時代,闊步新征程。新發展格局不斷深化,對金融體系適配性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深信,在新制度起點上再出發的資管行業有望延續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