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截至2022年8月底,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1.63億戶,相比2012年底的5500萬戶,凈增超1億戶,年平均增幅12%。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市場主體發展,把商事制度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總盤子,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大幅降低創業營商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成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
十年來,我國市場主體總量實現歷史性突破。據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8月底,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1.63億戶,相比2012年底的5500萬戶,凈增超1億戶,年平均增幅12%。其中,企業從1300多萬戶增加至5100多萬戶,接近美國和歐盟企業數量之和。千人企業數由11.4戶提升至36.1戶。個體工商戶從4060萬戶增加至1.09億戶,邁上歷史新臺階。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原來的不足70萬戶增長至222.5萬戶,增長了2倍多。
十年來,我國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競相發展。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我國民營企業從2012年底的1000多萬戶增長到4700多萬戶,翻了兩番多,民營企業佔比由不足8成提高到9成多。不僅數量增加,民營企業的整體實力也大為增強,不斷有民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我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十年來,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國依然是吸引國際投資的熱土。
相關數據顯示,外商投資企業從44.1萬戶增長到66.8萬戶,增幅超過50%,為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的共同發展,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和活力。
伴隨市場主體總量的持續增長,結構和品質的同步優化升級,成為我國市場主體發展的顯著趨勢之一。
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全國第一、二、三次産業市場主體數量比為5:10:85,第一、二、三次産業企業數量比為3:20:77,第三産業佔據主導地位。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登記在冊“四新經濟”企業達2300多萬戶,佔全部企業的46.4%,“四新經濟”年新設企業也由2012年的74萬戶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384萬戶,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積蓄新的動能。
2020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黨中央、國務院把“六穩”“六保”作為宏觀經濟的政策取向,緊密聯繫微觀主體,在稅收、金融、就業、社保等方面出臺所有幫扶措施,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保市場主體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以來,我國市場主體繼續保持增長,凈增3700多萬戶,佔到過去十年凈增總量的35%,經濟展現更大韌性。
市場主體持續發展壯大的背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過程中我國商事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作為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註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簡化住所登記、名稱自主申報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有效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先照後證”、“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全程電子化、登出便利化等改革大幅削減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有序精簡涉企證照、有力壓減登記環節,極大提升了註冊的便利化程度。我國企業平均開辦時間由改革前的1個多月壓縮至4個工作日以內,登出平均時長由100天降至60天,簡易登出則僅需20天左右。改革以來,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96位躍升至最新的第31位。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從150位之後大幅躍升至第27位。我國成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各類市場主體的持續穩定增長夯實了經濟發展的微觀基礎,推動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形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積蓄了重要的戰略資源。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