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0月10日發佈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八”(下稱“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多措並舉促就業、拓崗位,城鎮就業人數繼續增長,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下階段,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保障就業形勢穩定,要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援措施,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促進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
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就業擺在“六穩”“六保”首位,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多措並舉促就業、拓崗位,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具體來看,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報告認為,我國經濟規模不斷躍上新臺階,高品質發展持續推進,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的就業增長點不斷涌現,為穩定和擴大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雖然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年齡人口逐步下降的影響,就業人員總量于2014年達到76349萬人的峰值後開始減少,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城鎮就業人員保持增長態勢。2013年,城鎮就業人員比重首次超越鄉村,達到50.5%。2021年,城鎮就業人員總量達到46773萬人,比2012年增加9486萬人,年均增長1054萬人;城鎮就業佔比進一步提高到62.7%,比2012年增加13.8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
就業結構持續優化
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經濟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高品質發展的持續推進,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我國就業結構持續優化。
具體來看,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第一、二、三産業就業人員分別為17072萬人、21712萬人和35868萬人,佔比分別為22.9%、29.1%和48.0%;其中第一産業、第二産業佔比比2012年分別下降10.6和1.3個百分點,第三産業佔比上升11.9個百分點。三次産業就業結構與産值結構的協調性明顯提高。
新經濟帶動就業效應顯著。報告稱,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日新月異,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無人機駕駛員、網約配送員等新職業新崗位不斷涌現。新經濟就業以其就業容量大、薪資水準高、靈活性和兼職性強等特點,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