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黨章規定和黨中央統一部署,全國38個選舉單位選舉産生了2296名黨的二十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共産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具有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是經各級黨組織逐級遴選産生,肩負著9600多萬名黨員、49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的重托,凝聚著全黨的意志,承載著人民的期望,將光榮地出席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他們中很多是來自生産和工作第一線、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模範黨員。新華社開設“二十大代表風采”欄目,重點介紹生産和工作第一線黨員代表的先進模範事跡,以學習和弘揚他們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範。
“最近晴天多,棚內溫度高,每隔幾小時必須澆一次水,保證幼苗生根所需的正常土壤濕度。”一大早,在海拔2200多米的高原溫室內,黨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西寧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錦梅弓著身子,用水壺給胡楊苗澆水。
胡楊是張錦梅目前攻關繁育的樹種之一,也是這位和林業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林業科技工作者實現“讓高原綠起來”的最新研究。紮根高原30多年來,張錦梅潛心培育適生樹種,繁育推廣播綠高原,踐行一位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青海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由於自然環境惡劣,青海高原部分地區常年植被稀少,植樹造林難度較大。作為青藏高原的本土樹種,抗旱耐寒防沙的青海楊成了賦綠高原的首選,但因分佈散落、牛羊啃食,處於瀕危。
2008年,得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巴隆鄉的楊樹溝還有一片天然青海楊,張錦梅和同事立即動身前往。找到零星散佈的青海楊后,張錦梅趕忙做標記、採種條、採花序,連夜將枝條帶回西寧。
採集枝條是第一步,後續要經過3輪無性繁殖扦插,選出優勢種苗,再進行區域栽種對比,待成熟開花,才能選出良種。“一切順利至少要8年,開展花粉雜交的有性繁殖,至少還得再等5年。”張錦梅説。
經歷十多年的繁育和比對,張錦梅終於選出“樹榦通直、生長量大”的青海楊良種,並探索出“大樹採穗、單採單繁、無芽扦插、當年初選、次年復選”的選育方式,將楊樹育種週期縮短3至5年。
隨後,張錦梅帶領團隊先後建立了楊樹良種繁育、城鎮綠化大苗培育和花灌木培育3大規模育苗示範基地。育苗生産總規模達到57.3公頃,培育各類花卉苗木品種30余種,年生産各類花卉苗木50余萬株、楊樹種條100余萬根。
眼下,這批在基地栽植培育的青海楊、青楊雄株良種已在柴達木盆地、西藏阿裏等地推廣種植,築起一道道防風固沙、美化高原的“綠色長城”。
“國家要求加強種質資源建設,我們有著切身的教訓與感受。”經歷外來樹種在高原“水土不服”,張錦梅深感加強青藏高原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性。
“青海寒冷乾旱,而很多丁香品種卻能在高原生長、繁育。因此,建設丁香種質資源庫,選育和保護丁香品種,對於增加適宜青海氣候的適生品種,顯得尤為重要。”張錦梅説。
每到丁香開花季,張錦梅都會帶著團隊找尋野生珍稀丁香標本。2015年,在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處石縫中,張錦梅和同事發現了兩株被列為國家瀕危保護植物的羽葉丁香。用手扒開一塊塊厚重的岩石,張錦梅從一棵被石頭壓彎的植株上,截取了一段枝條,連同收集到的種子一起,小心翼翼地帶回所裏。
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如今,在西寧林科所的培育基地內,一排排移栽的羽葉丁香已經長至一人高。張錦梅介紹:“目前,西寧林科所已建成全國唯一的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保存有103種丁香,其中可繁育的69種。”
近年來,張錦梅身邊不少年齡相倣的同事陸續退休轉崗。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青海省優秀共産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諸多榮譽的她,依舊春種樹苗、夏做實驗、秋測數據、冬做規劃,帶著年輕人選種育苗。“和林木相處,也是一種浪漫。”她説。
“能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深感責任重大。”有著26年黨齡的張錦梅説,參加黨的二十大,她將繼續關心種質資源庫建設方面的新政策,“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利用青海豐富的植物資源,開展資源調查、品種收集、適生品種篩選、繁育推廣技術等工作,讓綠色成為高原最美底色。”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