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旦因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出口退稅等稅收違法行為被列入“黑名單”,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隨之而來的是,稅務、公安、金融等多個政府部門的聯合懲戒。
近年來,中國涉稅違法犯罪的手段、形式和特徵不斷變化。有的違法者利用空殼企業進行暴力虛開活動日益猖獗,利用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等新興業態騙稅更加隱蔽,虛開增值稅發票和騙取出口退稅等稅收違法行為增多。
在上海,截至今年6月底,稅務機關查實虛開企業超1100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法律責任400余戶;認定虛開發票34.2萬份,涉案稅額79.2億元人民幣。稅務機關聯合公安、海關、銀行等部門依託稅收大數據,開展數據分析,利用工商登記、發票、人員身份、資金流水等資訊綜合研判,篩選出一批風險高、危害大的騙稅和虛開犯罪團夥實施精準打擊,開展跨部門、跨區域專項行動,共同打擊涉稅違法犯罪。
在廣東,稅務機關運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打擊發票虛開行為。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介紹,將把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應用理念引入風險管理工作,繼續發揮辦稅實名制的基礎保障性作用,以稅收實名數據為基礎,將有限徵管資源配置於稅收風險更集中、風險級次更高的納稅人。
自2014年10月公佈第一批稅收違法“黑名單”以來,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公佈“黑名單”案件達到10340件。其中,今年上半年,各級稅務機關公佈“黑名單”案件2781件。
截至今年6月,各級稅務機關共對“黑名單”當事人實施懲戒15080戶次。全國36個省級稅務機關已將上半年公佈的2781件“黑名單”全部推送至同級相關部門,共計實施各項聯合懲戒措施2.5萬戶次,進一步強化違法失信“黑名單”資訊共用和對嚴重失信主體的聯合懲戒。
截至6月,公安部門共配合稅務機關辦理阻止出境1926人次;6737名“黑名單”當事人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限制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及經理職務;7456戶當事人被推送金融機構限制融資授信;另外,還有9.5萬戶“黑名單”當事人在取得政府供應土地、參加政府採購活動、進口關稅配額分配等方面被有關部門採取限制性管理措施。
懲戒失信者的同時,中國也鼓勵他們改過、修復信用。國家稅務總局介紹,在失信懲戒機制中,還建立了有利於“黑名單”當事人自我糾錯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鼓勵“黑名單”主體通過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等方式修復信用。
今年上半年,全國公佈的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中,172戶“黑名單”當事人主動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後,從“黑名單”中撤出。
在河南省許昌市,一家服飾企業因為虛開發票被稅務機關處罰,一直拖延不繳罰款。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後,這家企業遭到多個政府部門的聯合懲戒,銀行貸款被叫停,上市計劃成為泡影。
在貴州,遵義市一家醫藥公司從“黑名單”中撤出。這家企業負責人表示,被列入稅收違法“黑名單”,不僅會給公司法人的個人生活帶來各種不便,更嚴重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從“黑名單”中撤出後,自己的公司才有可能做大、甚至收購其他企業。(完)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