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第五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金融支援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分論壇發表視頻致辭時表示,央行採取多方面措施,全力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在具體措施方面,宣昌能提到,央行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援。央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截至9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8.8萬億元,同比增長30.8%。
今年以來央行創設了多個專項再貸款工具,包括科技創新再貸款、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等,持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杠桿撬動的作用,有力引導了金融機構加大對特定領域和行業的信貸投放。
據央行10月31日公佈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情況表”顯示,截至9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合計為55461億元。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切實降低了特定領域企業的融資成本。東方金誠高級分析師馮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為例,其激勵措施首先體現在,銀行向客戶發放的相關貸款利率不得超過3.2%,而且中央財政在年底前還會有2.5%的貼息,由此,市場主體的實際貸款成本不高於0.7%。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落實到位、逐步顯效。同時,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目前已完成了超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在支援國家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的過程中,通過穩投資來穩增長,拉動了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和融資增速反彈。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常有額度限制,但可迴圈使用。另外,政策工具的額度還可靈活調整。”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空間充分。
龐溟認為,未來信貸增長和金融支援將更加重視總量穩、結構優,繼續有針對性地加大對製造業、綠色行業、“兩新一重”等新動能領域的信貸支援,信貸資源繼續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穩步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對製造業和新增長點支援的品質和適配性。
“下一步,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關鍵不是額度和規模的大小,而是要根據實體經濟運作的階段性特徵和需求,靈活設立相關政策工具,達到調結構、補短板的政策效果。”馮琳建議。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