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博鰲再“會”。應對全球性挑戰,世界希望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與會嘉賓認為,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不斷恢復向好的中國經濟正為世界經濟穿越迷霧、實現更好發展提供新機遇,持續注入信心和力量。
穩定之錨:中國經濟穩定復蘇提振全球信心
總投資50億元的東方明陽新能源高端裝備産業基地裏,計劃今年7月投産的海上風電葉片廠正緊張搶工;年産20萬噸的中國海油首套丙烯晴裝置投料開車成功,預計年産值約28億元……開年以來,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約300公里的東方臨港産業園區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南強村、沙美村……一個個散落論壇永久會址周圍的美麗鄉村,成為備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海南旅遊業從“黃金周”變成了“黃金月”“黃金季”。今年一季度,海南全省預計接待遊客2680萬人次,同比增長20.2%。
博鰲亞洲論壇,為世界打開了感知中國經濟脈動的窗口。
當今,世界經濟面臨通脹高企、需求轉弱、地緣衝突以及能源糧食安全等多重挑戰。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探尋確定性”,成為年會上備受關注的話題。
世界經濟的重要動力在亞洲、亞洲經濟的重要動力在中國,是與會嘉賓的共識。
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年度報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指出,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2023年亞洲經濟體整體復蘇步伐加快,預計增長率為4.5%,成為世界經濟暗淡圖景中的亮點。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的亞洲依然是全球增長最大的希望和首要生力軍,二者加起來將貢獻全球四分之三的經濟增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表示。
新冠疫情三年來,中國經濟以平均4.5%的增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如今,中國經濟的良好開局再次為世界經濟注入信心與力量。
今年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中國經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2%。
“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今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超過三分之一,將為其他國家提供重要機遇。”出席年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説。
中國經濟的強勁復蘇讓外資企業充滿信心,並期待中國繼續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
“中國經濟社會活力正進一步釋放,增強了各大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信心。”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黃文楷表示,畢馬威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擴大在當地投資。
動力之源:中國高品質發展為世界帶來新機遇
“風從海上來”,走進博鰲東嶼島文化公園,映襯在濃密綠色中的一抹亮麗藍進入眼簾——三亞創新發展主題展正在舉行。
一粒種子如何“上天入海”,零排放低碳新型的“魚菜共生系統”如何運作,“奮鬥者”號、“深海勇士”號和“海南一號02星”光學衛星等模型集體亮相……一系列尖端科技成果展現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蓬勃興起,也折射出創新驅動下的中國新發展。
“超大規模市場”“數字經濟”“綠色發展”……今年年會期間,這些語匯成為海內外嘉賓描述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活力的“熱詞”。
面對全球需求疲弱,世界期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能催生更多機遇。
“現在中國已成為我們的第二大市場,250萬人坐過我們的郵輪。”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亞太區負責人兼中國區執行總裁費裏分析,中國預計在10到20年內會成為全球最大郵輪市場,中國市場規模無法忽視。
“14億人的內需大市場是世界的市場、共用的市場、大家的市場。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潛力的釋放,將為中國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大空間,也將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中國以新發展理念助推經濟可持續增長,也為世界經濟注入動力和信心。
在與會嘉賓看來,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將是引領世界經濟走出陰霾的兩大動力。
博鰲亞洲論壇發佈的“全球及亞太經濟信心調查”結果顯示,83.33%的企業計劃在2023年將中國列為重點業務拓展地區,而數字經濟和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最受投資者青睞。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王江平介紹,中國已建成規模較大的網路基礎設施,接下來要進一步深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千兆城市以及算力網路的建設,要千方百計地利用好數字技術的賦能作用,來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我們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見證者、賦能者,收穫很多。”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王銳説,中國加快推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給包括英特爾在內的各方帶來機遇。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表示,綠色低碳轉型是非常大的經濟增長點。“如果大家合力找到更多的辦法共同去努力,會引導我們的世界經濟復蘇有更好的前景。”他説。
共贏之道:在開放包容中共促繁榮發展
面對當前世界“不確定性”,關於團結、合作、共贏的“博鰲聲音”傳向世界。
“無論是新冠疫情、地緣政治衝突,還是世界經濟下行、全球氣候變暖,哪一項挑戰都不僅關乎當下,也關乎未來。面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對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呼聲更加高漲,願望更加強烈。”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説。
逆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強合作,形成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體系?如何促進科技和創新領域合作?如何更好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共同應對環境與氣候挑戰?年會上,一系列分論壇持續釋放開放合作強音。
與會嘉賓表示,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亞洲各國應充分利用區域合作機制,謀求合作共贏,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作出貢獻。
《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報告指出,亞洲地區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發展階段和水準也不相同,經濟互補性很強,合作潛力巨大。應抓住全球産業鏈區域化機遇,積極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共同市場;抓住全球産業鏈資訊化、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機遇,推動數字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
“要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引領全球化的經濟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去發展,讓亞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博鰲亞洲論壇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曾培炎説。
在諸多與會嘉賓看來,中國經濟的吸引力來自經濟長期向好勢頭的確定性,也來自持續擴大高水準開放政策的確定性。
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了68.9%。投資者用實際行動,為更加開放的中國投下信任票。
“中國是亞洲非常重要的經濟體,在各方面合作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年會開幕式上表示,歡迎中國繼續推進對外開放,期待各方更加積極地為區域和全球發展繁榮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