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碳中和:困局與破局”分論壇上,參會人士表示,加大綠色低碳政策供給,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同時,加快發展轉型金融,豐富完善轉型金融工具,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支援。
優化政策組合
對於如何找到最優政策組合實現“雙碳”目標,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為,關鍵在於多個政策目標優化協調。
“多數政策目標是可以協調的。”周小川説,每種政策目標各有權重以及其約束條件和價格,把每種政策目標的價格和權重調節好,就可以實現多目標下碳減排路徑的最優解。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要不斷拿出政策“組合拳”,加大綠色低碳政策供給。健全雙碳標準計量體系,以制度革新創造更大發展機遇,引導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國家發改委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的資源稟賦,統籌把握好“破”與“立”的節奏和力度,持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可靠保障,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看來,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需要“胡蘿蔔”加“大棒”。比如,高昂的碳價或者碳稅屬於“大棒”,“胡蘿蔔”則是人民銀行的激勵機制。
2021年11月,人民銀行創設碳減排支援工具。易綱介紹,該工具以低息給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商業銀行獲得再貸款之後必須對碳減排項目進行支援。同時,商業銀行有向外界公佈相關資訊的義務。
發展轉型金融
“過去幾年,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綠色債券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介紹,但到目前為止,綠色金融基本上支援的是所謂“純綠”或接近“純綠”的經濟活動,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尚未得到足夠支援。因此,建立轉型金融政策框架非常重要。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認為,發展轉型金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産業結構偏重,工業化、城鎮化仍在推進,既要發展綠色産業,更要推進高碳行業低碳轉型,轉型金融可以為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援,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他説。
宣昌能表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經驗表明,制定明確的轉型金融標準意義十分重大。人民銀行牽頭開展的轉型金融標準研究堅持先立後破,首批覆蓋煤電、鋼鐵、建築建材、農業四個領域,主要考慮到這些行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大。下一步將積極推動轉型金融標準儘快出臺和落地實施。
“要豐富完善轉型金融工具,目前已經推出綠色債券、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未來要繼續創新股權類融資工具、證券化産品、保險和擔保等風險管理工具。”宣昌能説。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