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人民銀行現任行長易綱、原任行長周小川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現場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陳娟娟/攝
中國網財經3月29日訊(記者陳娟娟)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近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今日上午,在“碳中和:困局與破局”的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和現任行長易綱以及多位來自國內外的重磅嘉賓共話綠色金融、低碳發展。
近年來綠色發展熱度不斷攀升,特別是在氣候變化、疫情反覆等情況的挑戰下,如何實現全球綠色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
中國和歐盟的綠色金融共同目錄趨同率達到了80%
中國一直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倡導者。作為最早提出綠色信貸的國家,中國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相關産品和市場體系不斷健全,綠色金融科技應用日益廣泛。同時,中國積極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主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談到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易綱介紹,人民銀行成立了G20綠色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過去三年完成了許多重要工作,比如2021年完成了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去年完成了G20轉型金融政策框架。今年,工作組主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融資措施,為G20提供完整的政策措施、路線圖和時間表。
在和歐洲合作方面,人民銀行這幾年和歐委會一起成立了聯合工作組,共同制定綠色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全世界各個地區對綠色金融的定義和分類目錄是不一樣的,如果全球的央行和管理部門能夠把綠色金融的目錄趨同,綠色的金融産品和綠色的定價就可以在全球市場上交易,可以共同互認。”易綱稱。
他還進一步表示,在202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和歐委會共同發表了共同分類目標,這是共同分類目標的第一版,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共同談判協商,2022年6月,人民銀行和歐委會發表了共同分類目錄的更新版,增補了十七項經濟活動,中國和歐洲的綠色金融共同目錄趨同性目前大概到了80%。
金融業應該幫助碳市場建設好、運作好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的設立,對我國未來綠色發展、“雙碳”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具有金融特性的金融機構如何支援碳市場發展和運營,人民銀行前任和現任行長均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周小川表示,部分金融機構表示自己做到低碳,比如辦公室不排碳,數據中心也使用太陽能或者綠色能源,出差也很注意,但這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投資、信貸包括其他金融活動所支援的對象裏是不是向零碳前進,是不是有助於他們實現零碳發展,這是更為重要的事。
他認為金融市場具有金融特性,未來碳市場和碳市場所涉及到的衍生産品的發展和監管問題是金融界非常擅長的領域,應該去幫助把碳市場建設好、運作好。
易綱則更為具體地表示,要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需要“胡蘿蔔加大棒”。碳價和碳稅是大棒,人民銀行的碳減排支援工具就是胡蘿蔔。
易綱介紹,人民銀行2021年11月推出碳減排支援工具,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對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技術支援,二是對煤炭清潔利用進行支援。
他對此解釋,央行以低息支援商業銀行再貸款,資金必須向碳減排企業給予支援。並要求商業銀行對碳足跡、支援項目的減排量等數據資訊進行每季度披露,並接受第三方機構的監督,向全社會公佈,以此提高全社會對碳減排的認識。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