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圍繞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宏觀政策定下基調。
穩健有效的宏觀政策、精準靈活的調控手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護航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宏觀政策穩健有效
穩住經濟基本盤
前緩後快——觀察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情況,會發現這樣一個節奏。自8月份以來,我國專項債發行進度明顯加快,每月發行規模均超過5000億元。
節奏變化,源自宏觀政策調控審時度勢。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地方合理把握髮行節奏,有效避免債券資金閒置。下半年以來,結合經濟形勢變化,政策預調微調,專項債發行使用顯著提速。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看來,“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宏觀調控政策保持定力、精準發力,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提供重要支撐,彰顯我國應對複雜局面的經濟治理能力。
圍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提出七大政策,分別從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位居七大政策之首。加大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力度,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會議進一步明確宏觀政策發力方向。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精準直達、持續發力: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1萬億元;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惠企利民……
“2022年將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財政部部長劉昆説,財政部門將準確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日前召開的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貨幣政策安排。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多采取寬鬆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穩健,既有力支援實體經濟,又不搞“大水漫灌”,引導形成市場合理預期。
在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看來,明年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其中,“穩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操作性、管用性,抵禦經濟下行壓力,使“六穩”穩得牢,“六保”保得住。
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控有機結合
熨平經濟波動
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要立足今年、著眼明年,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總量和結構、速度和效益的關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推動高品質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説。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下降6.8%、跌了一個“坑”,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18.3%、上了一個“坡”,2022年一季度則要邁過一個“坎”。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明確“加大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力度”的同時,提出“跨週期和逆週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彰顯我國宏觀政策審時度勢、精準發力。
“跨”——體現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
規模達1.46萬億元的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近日下達各地,多地已提前啟動債券申報工作。
“四川正加快分配中央提前下達的部分明年專項債券額度,儘快將額度分配至市縣,抓緊形成實物工作量,為明年一季度穩投資、穩增長助力。”四川省財政廳債務處處長屈琳傑説。
“逆”——體現在對經濟週期波動的反作用上。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疫後復蘇的築底波動期,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經濟恢復進程也會出現反覆。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是要緩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逆對經濟週期,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寧吉喆説。
16條振作工業經濟運作的“硬舉措”發佈,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推出系列舉措促進外貿平穩發展,做好跨週期調節,努力保訂單、穩預期;進一步採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援……
聚焦經濟運作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多項跨週期、逆週期政策近期已陸續出臺、有機結合,有利於熨平經濟波動、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加強政策統籌協調
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複雜系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穩增長、保就業、防風險、控物價、促平衡等各種需求,樁樁不容有失,件件彼此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必須防止顧此失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既要防止出現‘合成謬誤’,避免局部合理政策疊加起來造成負面效應;也要防止‘分解謬誤’,避免把整體任務簡單一分了之,更不能層層加碼,導致基層難以承受。”韓文秀説。
各領域政策協調聯動,形成合力——
統籌短期宏觀調控和中長期經濟發展,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推動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和産業、投資、消費、社會、環保、區域等政策形成系統整合效應。
“各領域政策要統籌協調、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發揮更大效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
各地區部門勇擔責任,積極發力——
12月15日,年內第二次降準落地;12月20日,1年期LPR較上一期下調了5個基點至3.8%;此前不久,人民銀行還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金融部門出臺多項舉措,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做好政策出臺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評估,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李承健説。
聚焦市場主體施策,激發活力——
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所在,是宏觀政策效果的受益者和“閱卷人”。
“3000多萬元稅款暫緩繳納,大大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華能松原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輝説。對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減、退、緩”稅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對煤電、煤炭等生産企業予以合理的信貸支援……多項措施精準發力,為煤電和供熱企業紓困解難。
“如果把經濟社會發展比喻為一棵參天大樹,保住、穩住市場主體就是厚植發展的沃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説,要把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的著力點和著重點紮根于市場主體,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