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正文

字號:  

金融體制改革監管先行 守住風險底線是根本

  • 發佈時間:2016-04-15 13:29:3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王穎  責任編輯:陳娟娟

  中國網財經4月15日訊(記者 王穎)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更是中華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目標能否在2020年得以實現的關鍵之年,因而今年的經濟工作如何開展顯得尤為重要,其中又以金融體制改革如何進行受到最為廣泛的關注;而金融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金融監管的完善佔據著至為關鍵的地位。

  在今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會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整頓規範金融秩序,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為2016年金融體制改革監管方面的工作指明瞭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中銀香港控股及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在經濟界委員小組討論會議上發言時對於“守住風險”的提法表達了強烈認同。他表示,金融風險往往在經濟上行的時候累積,在經濟下行的時候集中爆發,儘管現在監管機構做了很多努力,但還要著重注意經濟上行期間對金融風險積累的監管,否則很難妥善應對經濟下行時風險的突然爆發。

  對此,和廣北建議監管機構加強對大型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的監管,著重考察其風險管理到位與否,同時要加強對金融機構運作中薪金體制和獎懲制度等利益鏈的管理,著重關注其跟風險管理掛鉤之處,加強對金融投資者的風險認識教育。

  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對此向中國網財經記者提出,有效推動金融監管,必須圍繞“三張清單”來解決問題:從政府角度上,要拿出“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麼;從企業角度上,要拿出“負面清單”,明確企業不該幹什麼,把握風險底線;從市場角度上,要理出“責任清單”,平衡宏觀調控與市場規律的“兩隻手”。總之,主要目的是“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從實現路徑看,董希淼對記者指出,為適應金融業發展的實際,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有兩種途徑,即職能整合與機構整合,這兩者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合二為一。職能整合,可以參照英國的“雙峰監管”原則,圍繞加強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制度這個中心,將“三會”承擔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集中到央行,“三會”集中精力負責行為監管。機構整合,即參照“雙峰監管”原則,由央行負責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監管;在“三會”的基礎上,組建金融監管委員會,統一負責行為監管,促進行為監管的統籌協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保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焰也在提案中表達了關於“以提高統籌監管能力和全面風險管控能力為方向、以‘一行(央行)一委(綜合金融監管委員會)’的模式、加快構建有中國特色綜合金融運作和監管體系”的建議,“超級央行”與“合併監管”成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上日益高漲的呼聲。

  對此,全國政辦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 “一行三會”監管體系改革的相關情況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外管局局長潘功勝也表示,設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只是其中一個方案,還存在其他方案。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前副主席蔡鄂生則對中國網財經記者指出,監管體系改革不是簡單的“一行三會”合併的問題,首要任務應該是用統一思想代替本位理念,讓市場的投資者與參與者樹立起足夠的大局觀與責任心與監管機構加以配合,立足我國金融發展的獨特歷史進程與現狀,方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金融體制改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