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奧報告上百人8個月完成 分裝20個特製箱子送洛桑
- 發佈時間:2015-08-01 07:47: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馬藝文
“塵埃落定,慶典落幕,北京進入七年的冬奧週期。一年前,我對申辦冬奧會的了解還僅限于“聽説過”,甚至有些“不以為然”。作為已經舉辦過奧運會、APEC,即將舉辦田徑世錦賽,每年舉辦近3000場次大型活動和賽事的國際大都市北京,真的還需要一次冬奧會來證明自己嗎?2014年6月20日,帶著“北京為什麼要申辦冬奧會”的疑問,我走進了位於北四環的奧運大廈,來到北京冬奧申委新聞宣傳部工作,首先面臨的就是向公眾解答這個疑問。如今一年過去,我願意這樣來解釋:對於京張兩地以及更廣大的京津冀地區民眾來説,收穫的是健康、富足、便捷、藍天。何樂而不為? ”
參與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的團隊中,至少有一半人都參與過北京奧運會的組織工作 2008年奧運會遺産辦嶄新冬奧會
北京是2013年11月3日正式提出申辦冬奧會的,冬奧申委成立後開始陸續吸納人員。我加入時申辦工作起步不久,稍顯空蕩的辦公室裏幾句醒目的標語一下把我拉入了申辦的狀態中,“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辦一屆冬奧會,將起到點燃冰雪運動火炬的作用”。後一句標語來自習近平主席對申辦冬奧會的明確支援。
奧運大廈裏處處都是“2008奧運遺産”,從門口的倒計時牌到前臺的LOGO、從工作區的辦公傢具到食堂的桌椅碗筷,都是北京奧運會留下來的。貴賓廳裏的背景,一面墻是2008北京奧運會,一面墻是2022年冬奧會。很多媒體拍攝時都喜歡讓鏡頭從“2008”掠到“2022”,仿佛在歷史中行走。這的確象徵著一種殊榮,因為如果申辦成功,北京將成為唯一一座既舉辦過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奧會的“雙料”奧運之城。
當然,這座大廈裏的人,才是2008年奧運會最寶貴的遺産。根據我粗略的統計,參與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的團隊中,至少有一半人都參與過北京奧運會的組織工作,彼此見面時一報出手機號碼就知道是“奧友”,合作時也會多了一份默契。
已經舉辦過奧運會並且正在飛速發展的北京,幾乎不再需要專門為了舉辦冬奧會而進行任何基礎設施建設,12座場館中11座是現成的,唯一需要新建的速滑館,還是早就在規劃中的,無論申辦是否成功都會建設。從場館到設施,從人才到經驗,北京的確是在利用2008年的遺産申辦一屆嶄新的冬奧會。
申冬奧將推動京津冀聯動治理大氣污染,讓北京的空氣品質早日向張家口“看齊”
對手相繼退出北京堅持終會有收穫
我報到後不久就趕上國際奧會于2014年7月7日宣佈北京和挪威奧斯陸、哈薩克阿拉木圖一起成為2022年冬奧會的候選城市。雖然北京入圍沒有懸念,但這是申辦過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成為候選城市後,申辦標識可以正式使用奧運五環,相關文件、宣傳品都要進行相應的更新,標誌著申辦工作進入新階段。
三個月之後的10月1日,奧斯陸正式宣佈退出2022年冬奧會申辦,此前,波蘭的克拉科夫和烏克蘭的利沃夫都陸續退出了申辦。至此,北京的競爭對手只剩下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對於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北京冬奧申委表示,將繼續全力以赴做好申辦工作。
對手由於各種原因陸續退出,北京為什麼又憑什麼仍然堅持到底?這前後一段時間,我和同事密集組織中外記者赴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三個賽區現場採訪,就是想解開這個疑問。記得初秋季節剛剛開始邀請外國記者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是“崇禮是哪兒?”有些記者連“張家口”、“崇禮”的名稱發音都發不準。去的次數多了,很多記者自然而然愛上了崇禮。到了雪季,採訪結束後,他們願意留下來在崇禮滑雪放鬆。
坐落在崇禮崇山峻嶺深處的密苑雲頂樂園,是規劃中的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和單板滑雪比賽場地。記得第一次帶中外記者來到這裡時,大家都不敢相信在大山深處有如此現代化的五星級酒店和設施設備如此先進的滑雪場。而山腳下的崇禮縣城,已經頗有歐洲滑雪小鎮的感覺,夜色中拐過一個山坳,燈火闌珊的山城豁然出現,馬上讓人睡意全無。
在崇禮,記者們採訪過依靠農家樂旅遊迅速致富的老鄉,在滑雪場因雪結緣的年輕教練夫婦,畢業後回鄉在冰雪博物館做講解員的大學生,放棄工作來經營雪具店的北京白領……
記得在一次媒體吹風會上,有記者問到如果申辦不成功,張家口將如何面對。張家口市市長侯亮脫口而出,“不管申辦是否成功,張家口都是贏家。”去年一年,張家口的知名度直線上升,全市全年簽約億元以上的項目220多個,到崇禮滑雪的遊客增加了兩成以上。人們突然發現,原來距離北京這麼近的地方,還有這樣一個環境清新、物産豐富、滑雪産業發達的所在。張家口下轄13個縣,有10個是國家級貧困縣。而到2014年底,崇禮已經快速脫離國家級貧困縣名單,申冬奧的帶動作用可謂立竿見影。預計到2019年,早在規劃中的京張高鐵將建成通車,這意味著張家口進入北京一小時生活圈。京張文化休閒旅遊帶的建設,不僅為北京市民開闢了美麗的“後花園”,還將使張家口跨越第一、第二産業直接邁進更高的發展階段。同時,申冬奧還將推動京津冀聯動治理大氣污染,讓北京的空氣品質早日向張家口“看齊”。
隨著對申冬奧工作了解的深入,我逐漸體會到,北京已經不需要再證明自己,京張攜手申辦冬奧會,是為了民眾享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富足的生活、更便捷的交通、更宜居的環境,同時為國際奧林匹克事業做出貢獻,和我們有幾個對手、對手是誰真的沒有直接關係。
北京在申辦之初就提出的“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三大理念與國際奧會改革精髓不謀而合
《申辦報告》將是最後一份紙質報告
自從2014年4月以來,一項工作一直在默默進行,就是申奧“百科全書”——《申辦報告》的撰寫工作。來自冬奧申委內外多個部門的上百人分為14個編寫組和1個編輯組,歷時8個月,于2014年底完成報告撰寫並印刷80套,每套三冊。《申辦報告》管理十分嚴格,不僅統一在保密印刷廠印刷,所有接觸報告的人都要一一登記。我雖然身為冬奧申委工作人員,也不能隨便接觸報告,只是在一次接待媒體採訪時才借出報告得以見其真容。專職管理報告的同事寸步不離,翻頁時會小心地戴上白手套。
這80套《申辦報告》被分裝在20個特製的箱子裏,漂洋過海送到洛桑,1月6日由北京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親手遞交給國際奧會。雖然遞交儀式只持續了3分鐘,卻代表了北京的莊嚴承諾。
此前2022年冬奧會申辦城市的陸續退出,對國際奧會來説,顯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卻加大了國際奧會改革的步伐。巴赫主席以非凡的魄力和革新精神,力推對百年奧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提交《申辦報告》之前一個月,在摩納哥舉行的國際奧會第127次全會上,國際奧會全體成員一致通過了《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40條建議,體現了奧林匹克大家庭的高度凝聚力和對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發展戰略的全力支援。改革內容主要包括將運動員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核心、“申辦”改為“邀請”、允許多國聯合申辦、減少申辦費用等。而北京在申辦之初就提出的“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三大理念與改革精髓不謀而合。
在這個大背景下,按照國際奧會為了“節儉辦奧運”出臺的新規定,今後從申辦環節將取消所有紙質報告,因此,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報告,將是國際奧會歷史上最後一份紙質報告。
最後一次遞交紙質《申辦報告》,最後幾個通過“申請”獲得奧運舉辦權的城市之一,嶄新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通過後首批選出的主辦城市之一……北京2022年冬奧會,無意中站在了奧林匹克變革的關口,也將承擔變革的責任。
“迎評”那段時間,各個部門的同事們不是在各個場館踏勘,就是在去踏勘的路上
迎接評估團考察就像一場嚴苛考試
洛桑提交《申辦報告》後,“迎評”成了整個冬奧申委工作的關鍵詞,這是我們對“迎接國際奧會評估團”的簡稱。按照國際奧會的規定,國際奧會委員不允許造訪申辦城市,這樣評估團考察後完成的《評估報告》就成為各位具有投票權的國際奧會委員了解申辦城市的最主要渠道。因此,“迎評”效果如何,將直接關係到申辦成敗。
按照計劃,評估團在華的評估考察時間是3月22日至28日。在此之前的2月,評估團已經考察過阿拉木圖,我們的對手雪量充沛,場館緊湊,冬季運動普及,可以説是珠玉在前。北京雖然優勢、能力也很突出,但如何向各位委員進行最充分的展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3月13日,北京冬奧申委全體人員接到通知,接下來的三個週末連續停休,進入連軸轉的臨戰狀態。隨著國際社會及國內民眾對於申辦冬奧會關注度的提升,新聞宣傳部接到的採訪申請像潮水般湧來,最終有2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迎評”。那段時間,各個部門的同事們不是在各個場館踏勘,就是在去踏勘的路上;不是在擬訂方案,就是在開會研究,用會議室要先排隊。
迎評的陳述及答問環節按照《申辦報告》分成14個主題。因為《奧林匹克2020議程》中提出了將運動員作為奧林匹克運動中心的理念,北京在“迎評”陳述中加上了“運動員體驗”的主題,由冬奧會短道速滑冠軍、國際奧會委員楊揚擔任陳述人。
如果説遞交《申辦報告》是申辦過程的重要一步,那麼“迎評”絕對是一場嚴苛的考試。十幾名經驗豐富的評估委員會成員,絕不是來“走過場”。在總長五個半天的陳述時段裏,他們提出了100多個專業問題與陳述團隊交流,這還不算場館現場考察涉及的問題。評估團成員在陳述現場經常是連珠炮式的發問。雖然精挑細選出的陳述人都是臨場經驗豐富、英語流利的行業專家,但每位陳述人在上場前都會和支援團隊就相關問題反覆推敲,手中資料上的記號密密麻麻。上場後,每個主題的主陳述人和專家支援團隊,一刻都不敢放鬆。
對於現場無法回答的問題,評估團要求申辦城市在他們離開前一天晚上6點前提供書面答案,相關團隊的同事們因此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為了接待好來自境內外的200多名記者,通過他們將北京的優勢和承諾傳向世界,每天的新聞採訪活動結束後,我所在的新聞宣傳部都繼續開會直到深夜。
一週的“迎評”工作結束了,我們得以借清明節小長假短暫休整,等待節後更緊張的戰鬥。
陳述稿件的打磨修改、陳述過程的環節設計、陳述人的服裝形象、宣傳片的拍攝剪輯、PPT的製作、技術設備的調試對接……每天每個細節都在一環扣一環地向前推進
洛桑到吉隆坡追求完美離不開點滴細節
“迎評”結束後,申辦工作進入快車道。北京時間6月1日下午5點,評估委員會公佈了《評估報告》,對北京和阿拉木圖均評價積極,同時客觀指出了兩個城市的優勢劣勢。當天,北京冬奧申委及各個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和專家一整天都聚集在奧運大廈,第一時間對報告進行分析研判,回應媒體疑問。
《評估報告》出爐後緊接著就是6月9日至10日在洛桑舉行的陳述交流會,這次會議主要是為國際奧會委員、國際體育聯合會成員、新聞媒體更好地了解候選城市申辦工作提供一次交流機會,是新增的一次會議。由於這次陳述偏重技術性,因此前期進行充分的演練非常有必要。那段時間的演練非常密集,由於很多陳述人平時工作繁忙,演練經常是安排在晚上和週末。
洛桑陳述結束後,距離7月31日在吉隆坡國際奧會第128次全會的最後陳述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這次陳述是影響國際奧會委員投票傾向的最後機會,而且會向全世界直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陳述稿件的打磨修改、陳述過程的環節設計、陳述人的服裝形象、宣傳片的拍攝剪輯、PPT的製作、技術設備的調試對接……每天每個細節都在一環扣一環地向前推進。
7月1日,辦公區和食堂換上了新口號,“大幹一個月,決戰吉隆坡”,同事們連吃飯都會加快幾分。7月20日,口號變成了“吹響衝鋒號,決勝吉隆坡”,戰前氣氛更濃。7月23日,啟程前的倒數第二天,大家都成了搬運工,在辦公室整整封裝了60個大箱子,分別造冊編號,以便送到代表團在吉隆坡的各個酒店駐地,而這僅僅是新聞宣傳部一個部門的物資設備。25日上午,北京冬奧申委代表團乘坐包機從北京啟程飛往吉隆坡,當包機抵達吉隆坡機場時,乘務員在廣播中祝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機艙中響起掌聲。
抵達吉隆坡後幾乎每天都會安排陳述演練或現場綵排。不論是國際奧會委員還是高層領導,不論是著名運動員還是行業翹楚,每一位陳述人都是那樣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演練,虛心聽取專家的意見,不放過任何一個仍有改進空間的細節。正因為他們的態度令人尊敬,在臺上的表現才令人驚喜。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説,冬季運動仍然陌生,但它帶來的速度與激情讓人欲罷不能。在陳述宣傳片《江山代有才人出》中,那麼多孩子在楊揚、申雪、趙宏博、李妮娜等體壇名將的帶領下投身冰雪運動,在撞擊中激發出勇氣,在速度中感受到激情。溫室裏的花朵扛不起一個強大的民族,我們的年輕一代需要寒冷與冰雪的磨礪。如果説舉辦奧運會對中國來説是為了“圓夢”,那麼舉辦冬奧會則意味著“改變”。正像國際奧會副主席于再清在陳述中所説,在中國舉辦冬奧會,真的會影響幾代人,讓我們的民族在冬季也能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久以後,你我都能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