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全國刪帖産業規模數以億計 從業人員月入十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10: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刪一條帖子能掙上千元,一天可獲利數萬元,月收入輕鬆過十萬元……近日,湖北省蘄春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有償刪帖案,全國22個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其中,一名26歲從事刪帖業務的犯罪嫌疑人4年凈賺780余萬元。

  這起案件令一條龐大的刪帖黑色利益鏈浮出水面。鏈條上的執行者和中間人身份複雜,不僅有大學生、教師、醫生、網路編輯,還有公務員甚至警察;而主要客戶則包括政府官員、知名企業和明星等。犯罪嫌疑人自曝全國每年“刪帖産業”的收益數以億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

  全國刪帖産業規模數以億元計

  2014年11月,蘄春縣公安局收到線索稱,以余某為首的幾個人以非法幫人刪帖牟取暴利,涉案金額在千萬元以上。

  “刪個帖能這麼來錢?”最初,連辦案民警都不敢相信。隨後,警方對余某等4人進行跟蹤偵查,在確認具有重大嫌疑後將其抓獲,並截獲作案電腦、賬本及交易記錄。通過對余某等人承攬業務的QQ群進行調查,警方目前已掌握全國22個省市2000余人進行有償刪帖的事實,涉及非法經營額達5000萬元以上,抓捕歸案10人,上網追逃5人。

  負責此案的蘄春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駱中勝介紹,這些所謂網路公關QQ群的背後,都有一個縝密的地下利益鏈,鏈條上有從事主那裏“攬活”的網路公關,有充當“中間人”的刪帖仲介,還有直接負責刪帖任務的“管理員”。

  通常是某些網路公關公司通過“層層轉包”將刪帖的任務交給“刪帖仲介”,仲介接活以後,就找“管理員”幫助刪帖。“管理員”是鏈條的末端,要麼是網站的管理人員、網路論壇的版主,要麼是掌握電腦技術的駭客。刪帖之後,刪帖仲介與“管理員”一般按照二八分成。

  根據犯罪嫌疑人供述,刪帖是按照網站類型和帖子熱度來收費的。“小網站的帖子,價格在100元到1000元之間,知名網站一般是2000元到4000元。”一名犯罪嫌疑人告訴“新華視點”記者,有的國家級網站收費還會更高,甚至達到上萬元。“一個帖子有可能轉了幾個甚至十幾個‘網路仲介’,才能找到能刪帖的‘管理員’,每轉一次手,仲介都會加上200元到300元‘手續費’。”

  26歲的余某僅有高中學歷,但酷愛電腦技術。他從2011年開始在網路上接活,以駭客技術和做中間人幫人刪帖,到案發時共獲利780多萬元,買了賓士車,還在縣城繁華地段購買一豪宅。

  “全國每年這個産業的規模數以億元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余某的同夥李某告訴記者,從事刪帖的不僅有大學生、教師、醫生,還有公務員甚至警察,“我兩年賺了15萬元,在行內肯定是少的。”

  某縣級領導花3.8萬元刪帖

  龐大的利益鏈背後是旺盛的“黑色”需求,誰是利益鏈條最頂端的客戶?

  在警方獲取的犯罪嫌疑人刪帖資料中,有類似“官員包養情婦,為其寫下保證書”的桃色新聞,有“全國最牛檢察長豪車、豪房”等涉及貪腐官員的網帖。

  辦案民警在清查犯罪嫌疑人電腦文件時,發現一份“山西某縣縣委書記”的Excel文檔。這份備註為2013年2月13日的文檔中,有52條刪帖記錄,每條明確寫有刪帖網路地址和價目,每條刪帖價格從300元到2000元不等,52條刪帖記錄合計金額超過3.8萬元。

  根據犯罪嫌疑人供述,許多單位都會緊盯網上輿情,一發現有負面消息便迅速聯繫網站刪除。這就形成一個龐大的隱性需求市場,許多公關公司和個人瞄準這一需求,扮演著“權力掮客”的角色,提供刪帖服務。

  舉報官員的帖子是重點刪除對象。犯罪嫌疑人李某介紹,“表哥”楊達才在被查之前,網上涌現大量舉報的帖子,不少同行都刪過這些網帖。“特別是十八大後,出現過一股網路舉報高潮,那時我們的‘生意’非常紅火,經常忙到淩晨。”

  企業也是刪帖大客戶。據犯罪嫌疑人供述,有大量企業特別是一些知名公司有需求。記者從獲取的一份某嫌疑人的材料中發現,其被要求刪除多個源於論壇社區、帖吧及新聞爆料臺的涉及企業的負面資訊。

  辦案民警翁常州告訴記者,上市公司是刪帖重點客戶。每年“3·15”前夕,刪帖公司的相關訂單往往都接不過來,主要涉及老百姓關心的環保、食品、住房及醫藥等方面。

  此外,一些明星、演員或者公眾人物發現自己的負面資訊後,要求刪帖也出手爽快。犯罪嫌疑人余某説:“個人隱私、艷照或者成名前的照片、視頻等,都是他們要求刪除的重點內容。”

  抓住客戶急欲刪帖的心理,刪帖者甚至左手刪帖、右手發帖,以此獲取持續的刪帖費用。據李某介紹,有的同行在國外租賃一個伺服器,開辦數十個雷同的小網站,專門發佈一些負面消息,並在網站留下聯繫方式。有人找到他刪除其網站上某個帖子後,他收完錢又將帖子陸續發到其他網站,賺二道、三道錢。

  打擊有償刪帖需完善法律法規

  2013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出臺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有償刪帖為非法經營罪。今年初,國家網信辦等四部委還啟動了“網路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相關部門對有償刪帖等網路犯罪也多次進行嚴厲打擊。但每次打擊後,有償刪帖往往稍作收斂後便又沉渣泛起。

  破獲相關案件的困難之一是警方難以固定證據。翁常州介紹説,司法解釋出臺後,余某等人刪除了電腦裏許多之前的業務記錄,曾讓案件偵查陷入困境。而且,網路刪帖的交易往往經過多個仲介層層轉手,相互之間不保留聯繫方式。長鏈條的交易行為和幾乎“無痕”的交易資訊,讓民警偵查起來非常困難。

  而且,由於少數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警方在異地蒐集犯罪證據時遭遇不少阻礙。蘄春公安局相關人員介紹,此案的大量交易均通過新型網路金融企業轉賬,民警在搜尋相關證據和線索時,企業所在地的公安機關不太配合,曾令偵查工作幾度受阻。

  此外,更大的困難在於法律脫節。有法學專家表示,司法解釋對網路刪帖的需求方、執行者及仲介各自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夠明確,導致一些人雖參與賺取灰色利益但未受到法律制裁。

  清華大學網路傳播學教授瀋陽説,徹底清除有償刪帖的利益鏈和滋生土壤,還需要更加完善系統的法律法規,對有償刪帖等網路犯罪進行嚴懲,並對網路管理部門、網路編輯的權力進行約束。同時,建立有堵有疏的機制,對於惡意誣告誹謗、及虛假不實的資訊要建立合法正規的刪帖程式及投訴渠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