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21世紀傳媒斂財內幕曝光:讓企業花錢買沉默權

  • 發佈時間:2014-09-30 07:01:03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袁國禮  責任編輯:孔彬彬

  公司人員架構圖

  案件流程圖

  ◎制定業務指標:“拿下”70%IPO企業

  ◎讓企業花錢買21世紀報係“沉默權”

  ◎總裁完不成任務年薪減了20萬

  ◎CEO沈顥稱違背對新聞的承諾

  在《瞧,那些新聞的聖徒》中,曾經的北大才子、21世紀傳媒公司CEO沈顥寫道,“唯有嘗試,才能生存”,但他在21世紀傳媒帝國的種種嘗試,最終把自己送入高墻。記者昨天從上海警方證實,21世紀傳媒執行董事、總裁沈顥目前正在接受警方調查。記者調查發現,在21世紀傳媒公司下屬媒體種種涉嫌違法的操作中,沈顥不但起到了領導、支援作用,而且親自下令要求下屬媒體刪除負面報道。

  □受人追捧

  新聞人慕名加入“21團隊”

  21世紀傳媒公司報、網收錢刪除負面新聞的做法,作為CEO的沈顥承認,他不僅僅是簡單的默許,而是領導者和支援者。

  9月25日,在21世紀網主編劉冬等人被抓後不到一個月,21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CEO、《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行人沈顥,也被上海警方控制,同時被抓的還有21世紀傳媒集團總經理陳東陽等人。早在9月12日,21世紀傳媒下屬的另一個媒體《理財週報》,包括其發行人夏日在內的多名負責人被警方帶走。

  截至目前,21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下屬的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理財週報》的多名相關負責人和員工,目前均被上海警方控制。

  曾被無數媒體人奉為偶像的沈顥被抓,引發媒體圈震動。沈顥就職《南方週末》期間與人合作創作的《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其為《21世紀經濟報道》圖書《裸露的真相》所作的序《瞧,那些新聞的聖徒》,以及其為前妻、插畫師莫小丹所寫的墓誌銘《一睡不起》,再一次在網上流傳。但記者查詢發現,這3篇“作品”完成的時間都在2008年之前。其間,沈顥的身份分別是《南方週末》新聞部主任,以及21世紀經濟報係發行人。

  正是在2008年,沈顥完成了華麗轉身,出任21世紀傳媒公司執行董事、總裁,2012年擔任21世紀報係黨委書記。有人指出,這時候的沈顥與其説是一張報紙的出品人,不如説他更是一個媒體企業的經營者。

  有人曾把沈顥稱為“新聞界的靈魂導師”,很多新聞人慕名加入21世紀團隊,這些人此前已經在其他媒體做出了一番成績。

  □握有實權

  確定與IPO公司“合作”政策

  資料顯示,21世紀傳媒有限公司由南方報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1%,此次涉案的21世紀網、《理財週報》和《21世紀經濟報道》屬於該公司的主要財經媒體。

  公開資料和沈顥的供述都顯示,其在1992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就出任了南方週末報社新聞部主任、編委,後又在南方日報出版社、《城市畫報》任職,2001年,沈顥和劉洲偉等人創辦《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3月,《理財週報》創刊,其第一負責人夏日此前也是體制內財經媒體的一名管理者,在圈內小有名氣。2010年,沈顥任命《21世紀經濟報道》副主編劉冬為21世紀網負責人,全權負責。加上《21世紀商業評論》以及21手機彩信報、21世紀移動財經新聞等新媒體,被人稱為21世紀財經媒體帝國。

  警方掌握的證據顯示,《21世紀經濟報道》通過21世紀傳媒公司下屬的上海21世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為運營平臺,直接(或通過公關公司)與上市公司、IPO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收取“廣告費”。《21世紀經濟報道》由沈顥負總責,劉暉負責采編,陳東陽負責經營。21世紀網的運營公司為廣州21世紀財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理財週報》的運營平臺則是北京家信利財有限公司。除了一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陳東陽外,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每人平均為沈顥。

  劉冬告訴記者,《21世紀經濟報道》每隔一兩周都要開編委擴大電話會,沈顥每次都會參加。

  2008年創刊的《理財週報》,召開管委會(由夏日、梅波、羅光輝等3名主要負責人組成)會議確定與IPO公司的“合作”政策時,沈顥不但參加了會議,而且以上層領導的身份確認。

  沈顥向警方承認,對於網站和報紙的新聞敲詐行為,他很早就知道是涉嫌犯罪的,在其中起到了主持、領導作用,而且積極參與其中。

  □設定指標

  9000萬指標與團隊收入掛鉤

  沈顥給劉冬制定的考核指標是70%的IPO企業要與21世紀傳媒合作,這些企業花錢購買21世紀報係的“沉默權”。

  沈顥向警方供述稱,《21世紀經濟報道》和21世紀網的問題主要是兩方面,一是報紙和網站通過負面新聞逼迫企業支付合作費用,二是收取企業的保護費,承諾不對其進行負面報道。

  早在2008、2009年,《21世紀經濟報道》刊發一些企業的負面報道,尤其是一些正申請上市的企業,找到報社要求不要再跟進報道,報社廣告部門承諾不再跟進報道,但要簽訂廣告或其他合作合同,向企業收取費用。但在廣告部門向采編部門提出要求時,往往會遭到拒絕,繼續刊登相關企業的負面資訊,導致客戶流失,影響了報社的收入,21世紀傳媒公司還為此召開過董事會。正是由於兩部門之間的矛盾,《21世紀經濟報道》在廣告合作方面一直做得不是很好,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1世紀網的改版。

  劉冬證實了沈顥的説法。他稱,21世紀網主要是做經營方面的擴展,劉冬的雙重身份正有利報、網的資源嫁接,沈顥是想把報紙的影響力嫁接到一個新的平臺上。

  從2012年起,沈顥給劉冬制定的考核目標是每年9000萬,這個考核目標與21世紀網團體人員的收入掛鉤。劉冬説,改版21世紀網的初衷,就是由於紙媒的傳統客戶在萎縮,但上市公司和IPO企業這一塊,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經營規模上,都呈加速上升趨勢。沈顥正是看出了這個趨勢,決定由改版後的21世紀網主打上市公司和IPO企業,沈顥要求要做到70%以上的IPO企業都要與21世紀傳媒合作。但2012年,21世紀網並沒有完成指標,劉冬的年薪本來是80萬,由於沒完成,只拿到了60萬,其他人員也相應減薪。

  □盈利模式

  “就是所謂的新聞保護”

  對於21世紀網的盈利模式,劉冬直言不諱:“就是一種所謂的新聞保護”。他指出,一個公司要順利上市,或者要做並購、重組,會儘量地去遮罩一些負面消息,以免影響運作。這些公司為了遮罩這樣的負面新聞,會尋求跟媒體合作,這種合作就是通過公關公司簽訂合同,給一定的資金,尋求上市或重組過程中的所謂新聞保護。

  今年年初,北京一家網站因為新聞敲詐出事後,劉冬、周斌、莫寶泉等人和沈顥説起此事,請示是不是暫停一下負面報道和“有償不聞”的經營方式,沈顥指示,不要有顧慮,大膽去做,一定要完成指標。劉冬説,沈顥當時只要求杜絕個人進行新聞敲詐,並不認為公司的整體策略有問題。

  從2011年起,為了協調內部矛盾,沈顥指示由21世紀網單獨負責IPO企業的經營。《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了IPO企業的負面新聞後,如果企業找過來,經營由21世紀網統一負責,但收入由兩方分成,報紙分六成,網站分四成。但雙方仍然因由誰報道這類新聞産生矛盾,今年四五月,沈顥再次指示由21世紀網全權負責IPO企業的報道和經營。

  對於《理財週報》,沈顥同樣制定了考核指標,他要求利用負面報道,逼迫企業尤其是IPO企業來和這家報社合作。一旦有企業因為《理財週報》刊登負面報道的事找到沈顥,他會把企業介紹給報社負責人,由雙方協商具體合作。

  □親自出馬

  要求下屬媒體刪客戶負面報道

  沈顥向警方承認,他曾多次因為負面報道的事,親自要求下屬3家媒體刪除合作客戶的負面報道。沈顥記得的企業包括四川科倫藥業、億騰醫藥、洋河股份、民生租賃公司等。有時是公司內部負責廣告的下屬,有時則是其他人。其中,科倫藥業是因為21世紀網刊登了負面報道,沈顥將這家公司介紹給了網站的負責人,這家企業後來成為網站的合作單位,當然前提是支付了費用。

  杉杉集團有關負責人向上海警方證實,他們也是通過沈顥花錢刪除了21世紀網的負面報道。在支付費用後,《21世紀經濟報道》只為杉杉的新標識投放一個廣告。杉杉集團有關人士表示,當時如果沒有負面報道,根本不會投廣告,而且費用遠遠超出了市場價格,實質就是為了讓刪除負面報道。

  在網路上,有人形容沈顥“溫文爾雅,謙遜得體”,但與沈顥接觸較多的劉冬,並不認可這種看法。由於去年21世紀網沒有完成考核指標,今年年初開會時,沈顥放出狠話“完不成指標可以換人”。

  今年7月,《21世紀經濟報道》刊登了海南航空公司的負面報道,由於海南航空是報社的客戶,沈顥給他打電話“發了很大脾氣”,雖然劉冬當天並非值班領導,但事後仍然進行了口頭檢查。

  劉冬説,面對熟人,沈顥也是很多話,有一次開會,沈顥一口氣講了兩個小時。沈顥直接要求劉冬刪除客戶的負面報道,並不僅僅只有這一次,涉及到平安集團,以及農行、交行、民生等各大銀行,沈顥都會直接干預。

  沈顥並不只是要求劉冬一個人刪過負面報道。《21世紀經濟報道》主編劉暉告訴警方,沈顥要求他刪除負面報道涉及的客戶中包括國家電網、上海家化集團、平安集團等。曾經有一次《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了上海家化的負面新聞,沈顥很生氣,對報社分管産經新聞的編委一頓痛罵。

  □沈顥之“變”

  違背了當初對新聞的承諾

  曾經被奉為新聞界偶像級人物的沈顥承認,他違背了當初對新聞的承諾,有一種“被撕裂”的感覺。

  “媒體更是一個商業機構”,曾經寫出“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即使新聞死了,也會留下聖徒無數”的沈顥,多年後如此定性媒體。也許有人理解為沈顥把媒體的功能看得透徹,但對沈顥的變化,其下屬劉冬在為其找客觀藉口時,也透出一種不理解。

  劉冬説,沈顥的變化大概始於2008年左右,那也正是沈出任21世紀傳媒公司CEO的年份。沈顥經常跟著廣告人員去拜訪大客戶,“作為一個報係的最高領導,有點不正常”。同時,沈顥開始允許金融口線記者做活動、辦論壇,由經營部門組織,但拉贊助請人,都是由記者出面。

  雖然劉冬認為這是因為21世紀傳媒公司人員多,攤子大,需要收入來維持,但對於21世紀報、網的做法,劉冬説,這樣肯定做不長,經營、采編不分,生産出來的新聞就陷入一個死迴圈,“這個媒體終究會垮掉”。劉冬不明白的是,沈顥這麼一個睿智的人,為何沒有想到這一點。

  對於這些事情,沈顥坦陳自己應承擔很大的責任。

  這位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在學生時代的理想就是從事新聞行業。沈顥説他進入媒體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在堅持一種正義的、愛心的、良知的新聞價值觀,也認為只有在這樣一種價值觀引導下,才能為公眾利益服務。

  在工作職責發生變化後,不再僅僅是一個媒體人,而且還是一個媒體的經營管理者時,沈顥説他在現實的操作層面上,已經違背了新聞操作的基本觀念,“這種變化讓我有一種撕裂的感覺”。

  時至今日,沈顥説他違背了當初自己對新聞行業的承諾,21世紀的悲劇也是他個人的悲劇,“希望這個悲劇能讓所有其他媒體人引以為戒,並堅持積極向上的新聞價值觀”。

  京華時報記者袁國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