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官員提醒中國企業:國際貿易摩擦或將成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09-29 19:1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磊
中新網西寧9月29日電 (張添福)29日,在2014(首屆)新能源材料高峰論壇上,商務部相關官員提醒中國進出口企業,隨著中國國際貿易不斷增長,未來該領域出現摩擦或將成為新常態,中國企業應更了解國際貿易規則,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2014(首屆)新能源材料高峰論壇29日在青海西寧開幕,來自中國工程院、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化部等單位的專家,就新能源材料為代表的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展開了討論。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周大霖表示,不管是技術、産品還是服務,最終都得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價值,現在中國經濟規模非常巨大,國際交往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國際貿易摩擦也相應增多。
周大霖介紹,中國2013年經濟總量佔全球總額的12.3%,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2013年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份額佔全球總額的11%,中國吸收外資僅次於美國,對外投資也位列全球第三,“如此大的貿易投資和人員交往,産生摩擦和貿易風險是必然現象。”
“國際貿易組織(WTO)自1995年正式開始運作以來,中國都是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從2006年開始,連續八年,中國是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周大霖稱,其他一些貿易壁壘也常常針對中國。
周大霖介紹,現在全球每年新發起的反傾銷案件的30%以上直接針對中國,全球每年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中,每年70%針對中國,“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到,中國出口産品遭遇貿易摩擦、貿易救濟調查風險和頻率越來越高。”
“對此,我認為有很多原因,如中國現在貨物出口量非常多,國際市場份額非常大,擠佔了別人的市場,搶佔了別人的就業機會,動了別人的‘奶酪’。”周大霖稱,對方自然也會採取措施,救濟自己的産業。
周大霖指出,中國自身也在市場競爭當中也有不規範的行為,也是造成貿易摩擦等的原因,“這個我們也不用回避”。
周大霖同時指出,近年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的經濟不景氣,從全球來看保護主義的思潮在抬頭,這也是導致貿易摩擦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貿易摩擦雖然非常頻繁,但只要應對得當,並不會對總體對外貿易産生大的、負面的影響。”周大霖稱,但還是應高度重視,如不積極應對,或應對不當,有可能就會丟失市場份額。
周大霖介紹説,前段時間,歐盟和美國等一些國家(地區)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此事持續時間長,影響非常大,西方媒體常稱此為‘光伏大戰’。”
“此案就緣于中國推出光伏優惠政策和技術進步後,中國光伏電池的産能急劇擴張。”周大霖説,2012年時,中國光伏電池産量的90%靠出口,出口的電池當中,90%進入歐盟市場,出口金額超過200億美元。
周大霖介紹説,如此大規模出口,導致歐盟大量光伏電池企業倒閉和虧損,“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電池加徵關稅,或被退出市場的話,對光伏産業或是滅頂之災,後經多次研究和交涉,中國政府和歐盟達成價格承諾的協議,才保住50%-60%的市場份額。”
周大霖表示,面對如此環境,出口企業要吸取教訓,不要違反WTO的規則,企業競爭時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同時政府、協會和企業共同關注和應對國際市場風險,將貿易摩擦視為新常態,在戰略上保持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運用國際貿易規則,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合法權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