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積極擴大進口 實現貿易強國夢

  • 發佈時間:2014-09-29 09:46: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當前,進一步調整完善進口政策,擴大貨物進口水準,已成為貿易強國夢的重要內容。今後一個時期,應通過充實進口支援政策、提高進口便利化等舉措,合理擴大進口規模,力爭使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1~2個百分點,在5~10年內實現進出口基本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支撐了國內經濟增長。其中,進口的穩步增長,有效平衡了國內市場供需,提高了生産要素供給效率,對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我國參與全球化程度逐步深入和國際市場的不斷變化,我國進口貿易的戰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將顯著提升。進一步調整完善進口政策,提高貨物進口水準,已成為實現貿易強國夢的重要內容。未來一個時期,應採取差別化、更積極的進口政策,合理擴大進口規模,規範進口秩序,優化進口結構,助推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進口形勢新變化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形勢嚴峻,國務院迅速出臺《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外貿增速總體逐漸企穩。但進口方面依然較為低迷,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進口額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0.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6.7個百分點。總體上看,今年進口呈現以下特點:(一)單月進口增速波動較大。今年以來,進口增幅最低為3月份,驟降11.4%;最高為1~2月份的9.9%,震幅達20%以上。前4個月,進口增速波動主要受到上年貿易基數異常的影響,而5月以來進口增速低於市場預期,則主要由於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真實進口需求有所放緩的影響。(二)進口商品結構出現新變化。機電産品進口下降,大宗商品進口回升,消費品進口持續較快增長。1~8月,機電産品進口5481億美元,同比下降0.5%。其中,液晶顯示板、積體電路進口額分別下降15%、12.4%。大宗商品進口增幅比前5個月高0.3個百分點。其中,原油、鋼材、大豆等進口額增幅分別達9.3%、8.1%和13%,較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4.9、17.6和1.7個百分點。自2013年9月以來,我國消費品進口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上半年,消費品進口751.3億美元,同比增長24.5%,超過整體進口增速23個百分點。(三)進口價格普遍下降。今年以來,高新技術産品和機電産品的進口價格分別下降20%和14%,鐵礦石、電解銅、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進口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受此影響,我國進口商品價格呈逐月下降趨勢。前7個月,按美元計算的進口平均價格同比下降約9%。(四)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口增速出現分化。1~8月,我國自歐盟、美國的進口保持穩定增長,增幅分別達12.9%、4%;自日本、南韓的進口相對放緩,進口增速分別為1.2%和1.1%;自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進口出現下降,其中,自金磚國家的進口下降了13.3%,自印度進口大幅下降26.9%。

  實施差別化、更積極的進口戰略

  長期以來,我國進口的功能主要是為滿足國內的生産需求。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經濟加速轉型,進口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構建經濟外交戰略的作用日益突出,客觀上要求適度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因此,應實施差別化、更積極的進口戰略,重點把握好三個方面原則:

  第一,更平衡。追求貿易的大體平衡,決不能以犧牲出口為代價,應在穩住並保持出口適度增長的同時,積極擴大進口,使我國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推動與更多貿易夥伴雙向對等開放,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第二,更主動。要把握有利機遇,主動適應世情、國情的新變化。既深度融入經濟全球化,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又堅持自主開放,牢牢把握對外開放的主動權,拿捏好進口政策調整的力度和節奏。

  第三,更有針對性。要實施針對性更強的進口政策。一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在不同發展階段對初級産品、中間品、資本品和消費品等不同類別商品分類施策。二是根據國別經貿合作情況,加強戰略謀劃,統籌考慮我國經濟外交大局。

  完善進口政策

  今後一個時期,應通過充實進口支援政策、提高進口便利化等舉措,合理擴大進口規模,力爭使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1~2個百分點,在5~10年內實現進出口基本平衡。(一)充實進口支援政策。要按照進口和出口並重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進口促進體系和政策工具。一是逐步降低關稅。2013年我國關稅總水準為9.7%,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繼續調降的空間和潛力。二是充分

  發揮金融對進口的支援作用,研究運用進口信貸、進口擔保等為企業擴大進口提供融資便利。

  三是頒布鼓勵進口産品目錄,制定明確的進口導向政策,對重點行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進口,實施優先通關和出臺稅收優惠政策等。四是加快進口平臺建設,鼓勵跨境電子商務、跨境供應鏈管理企業等發展進口貿易,完善進口公共資訊服務體系,建立進口商品供求資訊平臺,增強廣交會等商品展銷會的進口功能,形成2~3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進口交易會品牌。(二)提高進口便利化程度。簡化部分商品進口管理措施,減少進口環節和手續,縮減食品、包裝材料、二手設備的進口安全評估、環保檢測等方面時間。加大進口環節稅費清理工作力度,通過分類檢驗、提前預檢、分散檢驗、加快國內外標準統一等方式,全面提升進口檢驗檢疫環節效率。(三)優化進口商品結構。保持國內短缺農産品進口的合理增長,逐步放寬民企原油進口權,完善大宗商品進口管理,探索建立輻射國內國際的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中心、商品集散和物流中心,提升資源進口的主導權,建立穩定、可預期的初級産品進口體系。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適當增加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高品質消費品進口,滿足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的需要。(四)增加重點國家的進口。進一步推進我國自貿區戰略,與更多貿易夥伴商簽自貿協定,擴大雙邊貿易。敦促發達國家對華放寬高技術和先進設備的出口限制。擴大面向最不發達國家的優惠稅率適用範圍,繼續對來自最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部分産品實施進口零關稅待遇。(五)進一步規範進口市場秩序。應堅持審慎監管思路和市場化手段,加大相應監管力度,將套利行為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一是加強相關宏觀調控政策的協調,統籌協調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外匯管理政策、人民幣國際化政策。二是加強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審慎監管,促使銀行境內外貿易融資業務回歸實體經濟需要。三是加大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監管力度,對保稅來料加工、海關特殊監管區出入境物流、鋼鐵大豆進口等貿易套利高發領域進行重點監管。(六)提升服務進口規模和水準。我國服務進口在過去5年的平均增速達15.8%,未來還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和空間。要擴大生産性服務業進口,重點增加研究開發、設備檢測、管理諮詢和環保治污等服務進口。繼續擴大有利於提升居民生活水準的服務進口,如教育、醫療、保險、文化等服務産品。增加人力資源培訓、商貿流通等有利於貨物和服務出口的相關服務産品進口,提高貨物貿易的服務增加值。

  (作者單位:商務部政研室)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