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産業一體化疏解路徑漸明

  • 發佈時間:2014-09-29 09:39:2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北京路徑已日益清晰。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劉伯正昨日在“輝煌65週年-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發佈會上透露,北京要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在産業功能疏解方面將堅持“四個一批”,即淘汰一批、轉移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將就地淘汰污染型企業,同時加快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

  “要淘汰退出一批落後的污染型産業和企業,污染型企業在北京不適合發展,在其他地方也不適合,北京絕不輸出污染型企業,所以是要就地淘汰和退出;要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如批發市場、物流等這類的企業,這些企業不一定是有污染的,但也不適宜在北京發展,”劉伯正説,“另外還有培育一批新型産業,像網際網路金融、新興服務業、節能環保産業等,就是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裏面‘高’的那部分;最後改造和提升一批企業,通過改造,通過升級適宜在北京發展,比如資訊産業。”

  在京津冀佈局的新藍圖中,能否順利實現産業轉移決定著一體化的成敗。7月,《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出臺 ,根據要求,除傳統的一般製造業外,京城核心區還將禁止新建和擴建高等學校、大型醫院,嚴格限制酒店、寫字樓、展覽館。與此同時,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重新規範和整合開發區佈局,形成196個升級開發區平臺,用於承接北京的産業轉移;天津在産業搬遷中承上啟下,一方面與北京企業洽談落戶入津,另一方面又將自身一部分企業向河北轉移。

  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研究總監陳智國表示,在京津冀産業轉移的過程中,北京扮演的可能更多的是輸出者的角色,當輸出的産業有了大的方向,天津、河北作為承接地,就可以根據自身優勢有所選擇,比如天津交通、港口發達,對一些物流、外貿企業可能更有吸引力,而河北具有空間、成本優勢,容易獲得製造業的青睞。“簡單的産業轉移並不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更多的是要發揮北京的科技創新優勢,在産業轉移的過程中,也培育起津冀兩地的新興産業,進而實現三地産業的升級、優化。”

  對於産業調整可能對北京産生的影響,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推進,實際是進一步加速了北京工業結構向著更快、更深、更廣調整,當今北京工業經濟發展之所以保持一定規模和速度,佔全市GDP的18%左右,得益於2008年以後的工業轉型調整。所以説,這次調整按照高、精、尖的産業結構優化,通過“騰籠換鳥”、提質增效,相信工業規模不會明顯萎縮,依然會實現穩中有進,依然是全市GDP的有力支撐。(王曄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