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阿裏“生態圈”成傳統行業轉型“幕後推手”

  • 發佈時間:2014-09-05 14:32:14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編者按

  在阿里巴巴被外界稱為世紀IPO的背後,阿裏係營造的“生態圈”也進入人們的視野。多年來,圍繞著以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子商務崛起,令諸多傳統行業煥發了新的活力。無論是賣家,個人消費者還是網際網路支付的用戶,這些被阿裏係“創造”用戶,從傳統的生産和銷售模式中走出,在生態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本報近期將關注圍繞阿里巴巴形成的“生態圈”,敬請垂注。

  隨著阿里巴巴赴美掛牌在即,這家“世界最大的線上和移動電商公司”不斷更新的招股書,帶出了其背後一系列生機勃勃的朝陽産業。其中,軟體業和物流業,首當其衝嘗到生態圈帶來的甜頭。

  商家服務軟體年産值數十億

  剛剛裝修完新家的小貝在天貓上下單了一個冰箱和彩電。付款10分鐘之後,就有工作人員致電小貝預約到府服務時間,短短2個小時,冰箱就送到了家。這不是未來暢想,而是發生在身邊切切實實的網購體驗。

  不過,人們很容易忽視創造這一網購速度的“幕後英雄”。他們就是為眾多淘寶天貓商家服務的軟體服務商(ISV)。如果把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比作一艘急速升空的火箭,這些軟體服務商就好比助推的原始燃料,是阿里巴巴飛躍的動力之一。

  ISV們提供的服務,已經成為網店經營、傳統企業觸網的好幫手。

  在眾多服務商中,由李遠暉創建的維富友公司可以説是後起的佼佼者。

  家電巨頭海爾線上下共有34000家店面,2013年“雙十一”的時候,海爾共有接近2000個優質門店在做O2O,即網上接單,線下派送。當天,海爾的銷售業績是1.72個億。

  從網店接到的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海量訂單該由哪個門店派送安裝,怎樣合理高效分配人員和貨品呢?線上、線下都在賣,庫存如何共用和鎖定?線上活動不斷有,銷售折損線上、線下如何分擔?如何打破線上、線下購物壁壘,讓消費者在哪購物都能得到實惠?

  這一系列的問題無法靠人工解決,維富友為海爾提供了一個智慧軟體進行系統支撐。“簡單來説,比如你是一個東北的買家,在海爾天貓的旗艦店下了一個訂單以後,維富友軟體系統就會自動匹配把這個訂單拋送給離這個買家最近的一個店面,那麼這個門店的服務人員當即就會給客戶打電話約送到府服務。”李遠暉説。

  李遠暉告訴記者,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批傳統企業轉型觸網以後,電商服務的社會需求成熟了,不少企業都有電商環節的外包需求,ISV們提供的新工具、新技術可以有效地幫助網店成長。

  除了能幫助網路經營者提升服務和效率外,ISV們的不斷擴張,也讓網路賣家使用電商軟體服務的成本不斷降低。有統計顯示,ISV的成長讓每個賣家訂購線上軟體應用的單位成本下降了30%。

  目前,共有超過1.5萬家獨立軟體服務商(ISV)在阿里巴巴平臺上向商家提供店舖管理、行銷推廣、數據分析、客戶關係管理等各類軟體服務,每年可創造數十億産值。

  ISV們的成長還促進了國內整個電商服務行業的成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認為,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商業生態持續演進的過程。未來電商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産生一個獨特的服務商,這一領域未來將是一個爆炸性的增長。

  而以ISV為代表電商服務業的增長也已成為國內服務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資料顯示,“十一五”時期,國內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為11.9% ,而電子商務服務業過去三年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70%,遠超過現代服務業平均水準。

  千億快遞産業搭上“淘寶”快車

  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與電子商務結合最為緊密的物流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並在今天仍擁有巨大成長空間。

  “一個行業的變革和升級,一定來自外部力量。如果沒有淘寶等電商,快遞行業很難在短時間內發展到今天的樣子。” 百世物流CEO周韶寧説。

  2006年,周韶寧選擇從谷歌大中華地區聯合總裁的位置上離開,決定在從未接觸過的快遞領域開始創業,已經年近50的周韶寧被很多人質疑過。憑藉此前在網際網路行業的豐富經驗和敏銳觀察,他覺得隨著淘寶網等電商業務的日益火爆,與之配套的物流行業必將面臨一個爆髮式前景。

  “未來所有購買行為都可以在網上實現,哪怕小到油鹽醬醋,因此快遞會成為一種普遍服務。”2007年,周韶寧拿出自有的1000萬元資金,在杭州租了一間辦公室創辦了百世物流。在接下去的幾年裏,百世成功借助淘寶物流寶進入電商領域,並迅速獲得了成功,公司每年的營收超過了10億元。

  周韶寧的成功,是快遞行業在淘寶等電商平臺帶動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連續五年國內快遞行業平均增長43.5%,業務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2008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僅15億件。到2013年,快遞業務量已上升至92億件,6年增長了6倍,實現業務收入1440億元。

  其中,阿里巴巴旗下所屬的各大平臺貢獻最大,阿里巴巴的招股書顯示,去年全年中國零售平臺淘寶、天貓、聚划算上的包裹量達到50億個,佔全國快遞業務總量的54%,涉及到14個快遞合作夥伴的95萬快遞員。

  在拉動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業務量的爆髮式增長,還倒逼著整個快遞行業加快産業升級。

  而電商跨越式增長對快遞行業的倒逼,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每年的“雙十一”。2011年的“雙十一”,快遞公司迎來了一次殘酷的訂單洗禮。這一天,淘寶上共産生了3000萬個包裹,面對堆積如山的包裹,不少快遞公司都“崩潰”了,全行業在這一天開始記住了“爆倉”一詞。。在壓力的驅動下,各大快遞公司在資訊化和自動化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整個快遞物流行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階段。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説:“過去快遞業起點低,幾個人、幾輛車就可以。如今在電商的強勁帶動下,物流業對資訊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預測,國內的電子商務交易金額將在2014年超13萬億元,其中網路零售將達到1.7萬億元,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比例的6.3%。近期的實地調研顯示,目前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大型快遞公司近年的年增速也超過了10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