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前美聯儲主席新作:貨幣基金是否足夠安全?

  • 發佈時間:2014-09-05 13: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投資貨幣基金是否足夠安全呢?或許大多數人對此會持肯定意見。然而在7月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出臺了一項貨幣基金監管新規,首次打破貨幣基金固定1元凈值的規定,開啟了貨幣基金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要求面向機構投資者的優質貨幣基金採用浮動資産凈值,不再維持每單位1美元的固定價格,以避免出現大規模贖回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凈值跌破1元,貨幣基金的安全信任危機凸顯。

  實際上,這已不是貨幣基金第一次被投資者懷疑其保值功能了。早在2007年的金融危機中,由美聯儲在1971年設立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曾出現過3%的虧損,其價值曾一度跌至0.97美元。短短一週,美國貨幣基金的贖回規模就高達3500億美元,從華爾街到矽谷,處處蔓延著貨幣基金贖回潮。

  當然,貨幣基金贖回所帶來的危機並不止於此。由於當時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國人,因此“貨幣基金行業的淪陷很容易導致擠兌美元,引發更危險的美元危機。”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當然必須得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他決定使用500億美元的匯率穩定基金用於平衡貨幣市場。從結果來看,500億基金最終發揮了作用,貨幣市場得以脫離政府保持獨立運作,但保爾森的作法卻飽受爭議,因為他打破了貨幣基金的保險機制,第一次將美元至於危險境地,甚至嚴重威脅到了全美銀行系統的安全。

  此前沒有人意識到,貨幣基金竟然也存在巨大的投資風險,其流動性風險足以撼動美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然而也正是這次事件促成了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結構變革之旅,並由2012年開始延續至今。

  對於國內的投資者而言,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迅速普及,貨幣基金已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視為首選的現金管理工具,其流動便捷、收益較高、風險較低的特點是投資者看中的關鍵。然而近期隨著市場資金面的整體寬鬆,貨幣基金的收益呈整體下移態勢,已有投資者將資産由貨幣基金轉移至其他理財産品,但這是否就意味著貨幣基金的投資價值下降呢?

  了解貨幣基金的真實功效研讀專業書籍便可,但若理解背後的運作邏輯則非品鑒大師級的作品不能。《當音樂停止之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前美聯儲副主席、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艾倫·布林德最新力作,美國《紐約時報》2013年度十大好書作品。現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領銜翻譯,廣發基金《全球資本瞭望譯叢》系列傾情首推,為國內投資者全視角呈現金融危機背後的風起雲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