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央行歡迎網際網路企業進入徵信體系建設

  • 發佈時間:2014-09-04 09:59:1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國家發改委和央行近日聯合召開“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議,明確中國徵信體系建設將以市場化的徵信機構為主導。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更是隔空喊話阿裏、騰訊,歡迎他們進入徵信體系建設。

  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大數據公司、大型電商平臺的數據,未來有望納入到徵信系統中。潘功勝表示,作為徵信業的管理部門,央行對大數據公司進入徵信市場持開放態度,預計不久將有大數據公司進入徵信市場。他特別提到了大數據的應用,尤其表達了對阿裏、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企業的歡迎態度。

  “對符合條件的徵信服務機構,按有關規定享受國家和地方關於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的優惠政策,近期將有一批新的徵信企業進入徵信市場。”潘功勝説,在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大部分是以社會徵信機構為主。如美國共有各類徵信機構200多家,歐洲有40多家,日韓有30多家。

  潘功勝指出,徵信系統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在提高信貸效率、防範信貸風險、提高社會信用意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現有各類徵信機構、評級機構150多家,年收入20多億元,總體上規模小,服務與産品種類少。“中國徵信體系的建設,從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需要建立一個發達的徵信市場,讓市場化的徵信機構起主導作用。”潘功勝説,我國要培育、發展品牌徵信機構,支援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徵信機構做大做強,培育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徵信龍頭企業;鼓勵徵信機構之間重組並購,形成合力的市場結構。對符合條件的徵信服務機構,按有關規定享受國家和地方關於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的優惠政策。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衡量一個客戶信用狀況應根據方方面面的資訊。目前我國徵信系統的資訊覆蓋面主要集中在信貸系統,而對於個人其他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尚缺乏信用報告。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應擴大徵信系統數據的採集範圍,將公共資訊、商業信用資訊和公共事業資訊納入徵信中心基礎數據庫。(高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