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信託防雷術:兌付危機事件頻發 新規強調風控

  • 發佈時間:2014-09-01 11:43: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今年下半年,信託産品將迎來持續的集中兌付潮,由於過去幾年信託業超乎尋常的發展,目前已達11萬億元的總資産規模,使得全行業都將承受不小的兌付壓力。信託行業兌付風險問題引起監管層的密切關注,因此近期監管層動作頻頻,且力度頗大。對於投資者而言,信託産品的高收益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何規避風險、避免踩中“地雷”成為重中之重

  于震是一位資深信託投資者,最近他收到了四川信託一款基礎設施建設類信託産品的介紹,該信託項目預期年收益率最高超過11%。

  “這個收益率水準令我心動,但我很糾結。”于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令于震猶豫不決的是在信託業兌付風險不斷曝光的背景下,應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信託産品,將風險儘量降低,避免踩到“地雷”。

  風險:還將頻發

  于震的擔心不無道理。從今年初以來,信託産品兌付危機事件頻發,負面新聞接踵而來。

  春節前,總額超過30億元的信託理財産品——中誠信託“誠至金開1號”曝出兌付危機。由於其投資對象山西振富集團副董事長王平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刑拘,“誠至金開1號”一度處於違約邊緣,不過在“兌付大限將至”的前4天,中誠信託最終找到第三方接盤,從而躲過一劫。

  中誠信託只是揭開了信託業風險的冰山一角,在“誠至金開1號”事件後不久,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兌付風波再次將信託業推向風口浪尖,該産品連續6期違約,涉及10億元資金。項目融資方山西福裕能源所在的聯盛集團金融負債近300億元,基本失去債務清償能力,涉及的信託公司還包括長安信託、中江信託、中建投信託。

  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信託公司不只發生一起風險事件。

  躲過一劫的中誠信託不久前再度陷入了兌付風波。7月24日,中誠信託旗下規模13億元的“誠至金開2號集合信託”確認延期兌付。“誠至金開2號”已經延期一個多月,投資者仍未看到兌付曙光。緊接著,中誠信託又被捲入一場股權轉讓的糾紛中,被指控協助侵吞客戶股權。

  除中誠信託外,華融信託也多次陷入兌付漩渦。

  受宜華集團劉紹喜(宜華地産宜華木業實際控制人)“失聯”事件的影響,華融信託涉及宜華地産的三款集合信託産品兌付存疑,資金規模達2.9億元。

  而今年5月,華融信託已有一款産品陷入兌付漩渦。5月28日,廣西柳州公安局發佈公告稱,發現柳州正菱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涉案資金高達百億,而華融信託為其提供資金支援。被牽連的信託項目名為“華融柳州正菱集團信託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共有兩期,規模共計2.7億元。

  此外,華融信託的另一款産品——“華融金牡丹融豐系列宏盛聚德特定資産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也被傳言存兌付問題。該款産品涉資3.19億元,融資方為山西宏盛能源。2012年宏盛集團曾被曝出有安全生産事故瞞報的情況,後又有傳言其金融杠桿斷裂。

  不僅涉礦産品風險頻出,房地産領域的信託項目兌付也風波不斷。信託産品風險事件還逐步蔓延至其他産業領域。

  8月11日,華宸未來資産發佈臨時公告稱,公司“華宸未來—湖南信託志高集團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和“華宸未來—志高集團二期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因志高項目停工、破産重組,無法按期支付中期利息及進一步兌付投資本金及收益,宣佈違約。

  瑞銀北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浦永灝指出,據該行不完全統計,今年到期的信託産品總額約為3萬億至4萬億元,其中有630 億元可能違約,涉及領域包括房地産、機械、貿易、有色金屬,甚至包括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産品。

  渤海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康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自去年開始跟蹤信託産品風險事件以來,信託産品風險事件已經從前期主要集中在礦産資源和房地産領域,逐步蔓延至其他産業領域,如金谷信託涉及的台州地區中小企業,陜國投涉及的南方林業項目,山東信託涉及的塑膠管材企業,西藏信託涉及的上海中發電氣以及多家信託和銀行涉及的廣西豐浩糖業。信託産品風險的這種蔓延態勢揭示了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中國經濟增長中樞的下移,信用風險已經由潛伏期和偶發期進入到危險期和高發期,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將是未來投資者和信託公司需要面對的新常態,信託産品無風險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監管層顯然已注意到信託行業的高風險。近日,銀監會在內部會議中提示了信託公司的風險,通報了43家信託公司上報的風險資産超過700億元,其中高風險資産超過500億元。此次證監會內部點名了11家風險較大的信託公司,其中3家風險嚴重的分別是中信信託、華融信託以及新華信託,3家公司在短期時點上出現了風險資産高於凈資産的現象;其餘8家被點名的公司則是金谷信託、安信信託、中原信託、長安信託、陜國投信託、中泰信託、中江信託和五礦信託,其中7家信託公司的風險資産超過凈資産的50%。而早在第二季度末,華潤信託、崑崙信託、中建投信託等信託公司便因不規範行為被審計署點名。

  對策:優中選優

  兌付陰影依然籠罩信託行業,不過,投資者對信託投資卻未完全死心。

  用益信託最新數據顯示,7月集合資金信託産品成立722款,成立規模約為799.14億元。與前一個月相比,成立産品數量和融資規模均有所上漲;與去年同期相比,成立産品數量大幅上漲,漲幅達64.09%,融資規模同比微漲7.45%。

  用益信託數據顯示,從預期年收益率來看,7月份成立的集合資金信託産品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9.28%,與前一個月的9.29%基本持平。從統計數據來看,7月産品預期收益率在10%至12%區間內的産品較前一個月有所增加。

  “縱向比較下來,信託理財的收益依然高於大多數銀行理財産品。”于震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我會繼續關注信託理財産品,但在選擇産品時會更加謹慎。”

  在兌付風險加劇的背景下,投資者應當如何選擇信託産品?用益信託分析師閔清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在選擇信託産品時要先選信託公司,投資者應該選擇綜合實力較強的信託公司。如股東背景為央企、銀行的信託公司實力較強,而民營背景的信託公司實力相對較弱。”

  此外,評價信託公司還有註冊資本、凈資産、信託資産規模、信託業務收入、凈利潤、報酬率等指標,這些指標也需要綜合考慮。

  “出現違約的項目,以往信託公司會先行向投資者兌付本息,然後再處理問題項目。”上海一位信託公司項目經理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因此,反映信託公司的資本實力和償付能力的凈資産指標就較為重要,可以説凈資産規模越大的公司,能償還的錢越多。從2013年末的數據來看,68家信託公司平均凈資産近41億元,而凈資産規模最大的是平安信託,總資産剔除負債後達到331億元。中信信託以130億元位列第二,華潤信託以122億元居第三位。

  不過,並不是單項指標優越就可以斷定信託公司較好。上述公司中,中信信託就被傳高風險資産規模較大。

  衡量信託公司風險大小可以通過杠桿率這一指標,杠桿率是信託資産管理規模與公司凈資産的比值,杠桿率越大,意味著信託資産管理規模遠大於償付能力,風險也就越大。

  截至2013年末,中信信託的杠桿率高達56倍,遠高於行業平均杠桿率46.58倍。

  從用益信託網綜合排名來看,平安信託在2013年綜合實力排在首位。

  除了選擇信託公司,普益財富研究員范傑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選擇信託項目本身也很重要。信託産品都為非標資産模式,風險不可能通過止損來終止,因此選擇的時候就要關注項目現金流及抵押品價值,其中抵押品價值是衡量産品能否兌付的關鍵,信託項目抵押率普遍在30%-50%區間,此外,抵押品變現能力也需要考慮。”

  范傑與閔清華都強調,還要查詢信託公司過往信託産品的發行管理情況,若類似産品發生過兌付危機或其他負面事件,説明信託公司內控存在缺陷,那麼就要特別警惕。

  而選擇信託産品,還要避免項目投資不景氣的行業。

  渤海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康凱指出,從當前宏觀經濟運作的情況來看,房地産行業的下行無疑是最大的隱憂,而房地産類信託在信託産品總規模中的重要地位,也意味著對房地産類信託進行甄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企業經營情況來看,傳統産能過剩行業的盈利情況仍在不斷惡化,相對而言符合調結構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呈現較快的發展勢頭,行業選擇重要性不言而喻。

  康凱在報告中指出,下半年在信用風險溢價高企時配置信託産品應是較好的擇時策略。而品種選擇上,建議房地産信託規避三四線城市和資質較差房地産公司發行的産品,重點關注一線城市和實力雄厚地産商開發的項目。就工商企業類信託而言,規避傳統産能過剩行業的産品,優選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項目。基礎産業類信託是重點推薦的類別,但是優中選優仍是必要的,建議優先選擇一線城市和財政狀況較好的二線城市,以及開展地方政府債自發自還試點地區的基建類産品。

  監管:強調風控

  信託行業風險集中爆發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重視,在4月發佈《關於信託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後,銀監會近日又下發2014修訂版《信託公司監管評級與分類監管指引》並徵求意見。

  評級新規從風險管理、資産管理和合規管理三個方面,對信託公司進行打分,打分結果對應6個等級,每個級別再分3檔。排名末等的信託公司將被限制開展部分業務。

  閔清華認為:“監管層一貫的‘扶優限劣’思路正進一步強化。評級新規將對先前出現兌付風險的公司形成較強約束。”

  她進一步分析,在這一意見稿中首次出現了“市場退出”的字眼。按照指引,對綜合評級結果排在末等的信託公司,應及時制定和啟動應急處置預案,實施促成機構重組等救助措施,對已經無法採取措施進行救助的,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啟動市場退出程式。新規利好有集團背景的大型信託公司,而對中小型信託公司而言,短期業務開展將受到限制,隨著新規的落地,行業內兩極分化的趨勢將更明顯。

  范傑則指出:“新規中盡職管理和風控能力的佔比明顯提升,這也是評分系統上最大的變化。其中,輿論風控能力也被列入資産管理要素的一部分,將投資者關係管理、輿情管理、品牌建設列入考察項。”

  從評級指引對信託公司在輿情管理、品牌建設方面設定的評分標準來看,如果遭到客戶投訴,且不能及時完善處理,造成公開不良影響且受到銀監會處罰的,每發生一起扣2分;記者向公司核實情況時,信託公司有意回避的;媒體和網路對公司進行負面報道後,不回應或延誤回應的扣2分。

  品牌建設方面,如果信託公司由於自身行為引起群體性事件,使得行業聲譽受到損害的;作為受託人因未盡責任等因素,受到訴訟,或導致信託公司、信託行業聲譽受到影響,信託公司資産管理能力受到懷疑的都將被扣分。

  此外,新規還明確要求,信託公司應將所有風險項目,定期逐筆報告監管機構,未報告且實際發生的風險項目,應及時向監管部門説明情況。

  范傑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將投資者關係管理、輿情管理、品牌建設列入評分是一大創舉,信託有私募的性質在內,不用向公眾披露資訊,因此目前信託行業的資訊披露並不令人滿意,即便是信託公司給投資者的報告也有很多不如實敘述的情況,明明項目已經出現問題,但給投資者的報告中依然寫著運轉正常。但未來,信託公司為了迎合監管規定,將不得不加強資訊披露和與投資者關係維護,監管層引入輿論監督,將使信託行業更加透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