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要聞導讀 > 正文

字號:  

學界輿論界解讀習主席講話:中美經貿深刻影響世界

  • 發佈時間:2015-09-25 08:06: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華棟  責任編輯:張少雷

  9月22日,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前排左)與美國華盛頓州州長辦公室主任喬比·下村在美國西雅圖簽署《中國省與美國華盛頓州貿易投資聯合工作組諒解備忘錄》。 新華社發

  編者按 習近平主席的美國之行引起國內外學界、輿論界的高度關注。評論認為,中美兩國經濟的巨大體量、改革發展的政策利好和優勢互補的潛能對發展雙邊關係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中美經貿合作的密切和加強,勢必深刻影響世界併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發展紅利。

  雙邊投資協定是中美經貿關係發展新契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 沈銘輝 李天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之所以受到國際社會的熱切關注,相當程度源於當前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産生深遠影響。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西雅圖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中美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雙贏的。美國企業在華活動和中美企業合作,為中國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企業也收穫了豐厚利潤和回報,推動了美國經濟發展。中國企業近年來對美國投資也方興未艾,為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當前,中美兩國經濟面臨著新形勢,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深化中美經貿合作,對兩國發展和世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中美雙方有理由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推進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這將在更大程度上放鬆中美市場準入限制,建立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既符合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方向,也有利於美國經濟發展。

  2008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美兩國加強了對前瞻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的探討,並進行了密切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協力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並於當年啟動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共計21輪談判。經過多次磋商與談判,2013年7月中美雙方同意採用“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2014年7月,雙方就雙邊投資協定文本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2015年6月雙方首次交換負面清單,這標誌著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入重要階段。當前,雖然中美雙方都希望能達成高水準的雙邊投資協定,但因中美面臨著不同的經濟發展環境和敏感産業,雙方仍未對協定的具體條款達成共識。

  目前,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難點主要集中于:第一是關於自由化水準。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美國主張的貿易投資規則不僅自由化水準較高,而且自由化範圍也更廣,涉及的領域除了市場準入談判外,還涉及透明度、智慧財産權、國有企業、金融服務、環境條款、勞工標準等一系列貿易投資新規則。而中國在過去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側重於傳統貿易領域,較少甚至沒有涉及國有企業、金融服務、環境條款和勞工標準等領域。另外,儘管中國在基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負面清單上作出了市場準入承諾,但是美國認為該負面清單過長,希望中國能夠切實開放市場準入,進一步減少行業限制和業績要求,簡化外國直接投資程式,用備案制取代審批制。

  第二是關於外國投資安全審查。面對國外企業對本國企業的並購,美國經常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對並購進行安全審查,從而達到限制外國投資者進入本國市場的目的。美國這種對外國資本的審查制度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美國按照《敵國貿易法》的規定,凍結了德國企業在美國的資産。之後,美國又通過一系列法案不斷完善對外國投資的管理,例如2007年美國通過了《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進一步修正和完善了對外國投資活動的審查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缺乏透明度的美國外資安全審查制度已經成為限制外國投資者在美國從事投資活動的主要障礙之一,遭到不少外國投資者的詬病。而在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美國的負面清單中列舉的關鍵基礎設施、重要技術和國家安全三項未作具體定義,且保留了無賠償隨時中止的權力,這意味著中國對美投資仍面臨著國家安全審查風險。

  儘管目前中美雙方仍未在負面清單問題上達成共識,但相信中美雙方會進一步在互惠共贏的原則下增信釋疑。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為兩國對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等重大問題進一步交換意見、認清利益交匯點提供了重要機會。成功締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不僅可以強化雙邊經貿關係,進一步穩定中美關係“壓艙石”,而且有助於深化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以説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一,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將進一步豐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經貿內涵。中美兩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貿易總量佔世界五分之一,兩國之間的經濟關係已構成世界經濟的重要內容。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之間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是中美兩國利益交融的最好詮釋,兩國經貿聯繫已表現出很強的相互依賴性,無論從雙邊貿易額,還是雙向投資存量角度,均體現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特徵。通過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兩國將加強經貿關係制度化安排,增加經貿合作的透明度,進一步提高相互依賴水準,有助於為新型大國關係的確立與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有助於兩國實現內外經濟均衡。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在經濟復蘇的道路上緩慢前行,仍未最終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一方面,國內投資需求並未出現預期的大幅增長,而資本市場仍動蕩不定,物價指數仍在低位徘徊。另一方面,持續走低的國際石油價格和全球經濟動蕩局勢仍然對美國經濟構成不小的威脅。因此,美國對內需要重新建立起投資者對本國經濟的信心,對外需要減少鉅額經常項目赤字。而中國則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正面臨潛在經濟增長率下行的壓力,經濟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當前,中國亟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生産效率,要及時調整投資和生産。而且,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變化、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外需疲軟等因素促使中國對外貿易增速放緩。因此,中國需要對內進行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對外要優化貿易結構,推動對外投資。可見,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將大幅提高兩國投資者的信心,進一步提高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平衡內外經濟,並有助於兩國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

  第三,中美雙邊投資協定將成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基礎。中美兩國都願意維護一個平穩有序發展的亞太區域經濟秩序,都希望構建一個更加自由、開放和有效的國際貿易規則來推動本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當前,中國正在致力於建立與全球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管理方式,積極參與制定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結構不斷完善。為了與全球高標準貿易機制相接軌,中國正在探索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分階段、有步驟地放開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外資準入限制,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逐步建立起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高水準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不僅有助於中國探索和實現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且還將在亞太地區形成良好示範效應,促使亞太地區形成更加自由、開放和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安排,為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打下堅實基礎。

  正如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曾經大幅推動中美雙邊貿易那樣,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也必將推動中美雙方貿易和投資邁上新的臺階,成為中美經貿關係的歷史性契機。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中國為世界穩定發展帶來紅利

  經濟日報駐倫敦記者 蔣華棟

  英國著名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主席訪美期間提出的系列主張將有力地消除各方對於中國經濟的誤解,也將為推動主要經濟體間互利合作和促進大國關係健康前行帶來新的動力。

  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相關專家首先高度評價習主席“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論述,認為這一判斷和闡釋有助於強化全球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亞洲項目研究員詹姆斯·愛德華·霍爾表示,經濟史上所有的經濟體都要經歷增速的起伏波動。中國當前經歷的結構調整和增速下調並不意味著其經濟增長區間的結束,而是意味著相對平穩增長區間的開端。此次習主席訪問美國期間,美國與中國將簽署一系列經貿合同,這表明美國企業界期待著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聯繫。事實上,歐洲大陸也是如此,這也顯示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對中國經濟未來持續增長潛力的穩定預期。

  在對中國經濟保持信心的同時,相關專家積極評價習主席“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的論述,認為這釋放出積極信號:中國未來發展的紅利將為美國等各大經濟體所共用。亞洲項目研究員肖·布萊斯林對記者表示,當前美國和歐洲國家都在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經貿機遇,尤其是在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亞洲項目研究員霍爾表示,體量巨大的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能夠為美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帶來充足的經貿拓展空間和增長新動力。

  針對習主席提出的推動中美兩國雙邊投資協定的主張,布萊斯林表示美國希望能夠重振其製造業部門,習主席的主張對於中美兩國而言是雙贏的。布萊斯林強調,尤其是對於美國而言,這一協定將為其製造業企業帶來穩定的中國市場支撐。與此同時,布萊斯林和霍爾都認為,中美雙邊投資協定的推進對於帶動中歐雙邊投資協定有著積極作用,將為中美歐三大市場之間的要素流動自由化提供重要支撐,併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

  在關注經貿領域系列論述的同時,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羅賓·尼布萊特高度評價習主席關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和國際秩序的論述。尼布萊特表示,習主席西雅圖的首場演講表明中國在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和美國並無戰略性衝突。這對於維護世界穩定與和平、消除各方戰略誤解有著積極作用。同時,這也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韌性和靈活。

  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部主任德雷格爾:

  訪美期間的中國經濟話題令人關注

  經濟日報駐柏林記者 王志遠

  柏林德國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部主任克裏斯蒂安·德雷格爾告訴本報記者,他對習主席訪美期間所談到的有關中國經濟的話題十分關注。他注意到,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中國承諾進一步深化經濟改革,並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市場準入。同時,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繼續向前推進。

  德雷格爾表示,世界經濟萎靡不振拖累出口行業,令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更為困難。中國深化改革十分必要,需要借此來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在談到中國股市時德雷格爾認為,出於對經濟模式可持續性的擔憂,近期中國股市大跌。但這也與之前的過分誇大有關。他認為,股市經濟在中國經濟中只佔次要地位。股票對於一般民眾來説並不是普遍理財方式,對於企業來説也不是普遍融資方式。

  德雷格爾説,中國的城鎮化建設是未來消費驅動型經濟的支柱,因為城市才能提供更佳的消費機會。收入增長也將逐漸刺激居民消費意願。

  德雷格爾也表示,當前中國金融市場未全面實現自由化,長遠來看將有礙經濟轉型。他指出,改革的目標應該是讓私人企業和個人更易獲得貸款,減少流動性限制。這樣才能“榨幹”影子銀行生存空間,否則它們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潛在風險。他強調,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仍將保持相當高的水準,尤其是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但中國政府需要進行勇敢的大力改革,來保證經濟成功轉型。

  法國:中美間經貿投資佔極其重要分量

  經濟日報巴黎9月24日電 記者陳博報道: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引起法國媒體及業界人士密切關注。

  大部分法國媒體聚焦于中美經貿合作動向。法新社報道認為,習近平始於美國西海岸城市西雅圖的訪問之旅可謂是“一箭雙雕”:一方面,突出中美經貿合作議題為之前兩國在部分問題上存在的分歧“降了調”;另一方面,習近平與美國商界精英的“圓桌對話”説明瞭中國仍然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經貿投資在中美關係中依然佔有極其重要的分量。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則報道稱,美國企業家希望習近平訪美能夠為美中經濟關係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巴黎大學國際關係問題專家帕斯卡勒告訴本報記者,處於綜合實力上升期的中國正日益在國際與地區問題上變得有擔當,美國無法忽視這一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夥伴。近年來,中美在國際熱點問題、貨幣政策以及全球治理等領域開展了積極合作,兩國在求同存異中更好地發展雙邊關係,將對世界發展與穩定産生無可比擬的積極影響。

  由於巴黎即將在12月舉辦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因此中美兩國關於氣變合作的議題成為關注焦點之一。法國環境部負責籌辦氣變大會的一名官員向記者表示,中美兩國在清潔能源、碳捕捉以及綠色貿易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將對全球控制氣候轉暖産生積極影響。中美兩國已經為促成年底巴黎氣變大會取得重大成果作出了“非常積極的努力”,法國願意看到全球排名前兩位的強大經濟體在環保領域為其他國家作出示範效應。

  南韓:西雅圖演講展現中國經濟自信心

  經濟日報首爾9月24日電 記者楊明報道:習近平主席在西雅圖發表重要政策演講之後,南韓媒體紛紛進行深入分析報道。

  南韓主要經濟媒體《Money Today》以《中國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蘊含的意義》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文章注意到習近平主席用“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對中國經濟的未來進行了展望,並詳細解讀了這一語句的含義。報道認為演講展現中國經濟的強大自信心,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將繼續深入推進。

  南韓紐西斯通訊社在報道中則重點關注了演講中透露的中國未來外匯政策。紐西斯分析認為,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人民幣匯率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中國“不會壓低人民幣匯率刺激出口”,這説明中國政府未來在介入外匯市場方面將持更謹慎態度。在中美首腦峰會之前,習主席的演講打消了世界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憂慮,對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將起到積極作用。

  南韓聯合通訊社在報道中認為,習近平主席通過演講對美展現了強攻姿態。在首腦峰會之前,習主席提醒美國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堅定推進合作共贏,妥善有效管控分歧,可見演講內容的核心就是構築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東南亞:回應經濟關切展現大國形象

  經濟日報雅加達9月24日電 記者田原報道:東南亞輿論界高度關注習主席訪美,認為此訪傳遞重要信號。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環球報》近一週來連續刊登多篇美、英學者文章,普遍認為習主席此次訪美引起的全球廣泛關注,充分反映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享有的日益重要的影響力,“除了要向美各界再次明確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外,習主席還將利用此訪推動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發表專門文章《習主席為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指路》,認為在美國華盛頓州歡迎宴會上習主席的演講頗具政策指導意義,較好地回應了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路徑的關切。文章指出,“習主席呼籲中美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更準確地解讀對方的戰略意圖、更妥當且更有效地管控分歧”。

  新加坡《海峽時報》刊文認為,重申中國經濟改革承諾、回應美國各界關於雙方經濟關係的關切和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國際形像是此訪“重頭戲”,而將西雅圖會見美國商界領袖作為開場則表明“中國意在強調其市場的開放性”。新加坡學者李明江認為,“拓展中美合作可能性較大的領域和討論雙方如何管控分歧,這是習主席此訪的最大目標”。

  奧地利:中方釋放強化經貿合作意願

  本報維也納9月24日電 記者謝飛報道:習近平主席在西雅圖歡迎晚宴講話後,奧媒體和學者對講話的內容進行了解讀。

  奧媒體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顯示了中國政府在繼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上的決心。專家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減緩,但中國政府繼續堅定推進經濟改革的決心沒有改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改革進程當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問題,世界經濟應當對此理性看待。針對前一段時間中國股市波動的問題,專家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向世界傳達了一個重要信號,即中國政府有能力、有決心確保金融安全,穩定證券市場,並將金融改革和整體經濟改革結合起來,實現共同發展。

  專家指出,習近平主席此次率陣容強大的中國企業界代表訪美,顯示出進一步強化中美經貿合作,特別是在網際網路産業方面強化合作的強烈意願,釋放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將聚焦該産業的重要信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