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一季報的五個問號 經濟增速緣何好于預期

  • 發佈時間:2016-04-20 08:57:4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6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成績單。數據發佈以後,本報第一時間推出了一系列報道,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深入分析和報道。

  連日來,也有讀者對其中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十分關注。為進一步解疑釋惑,我們選擇GDP、投資、M2、外貿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個指標的熱點問題,由本報相關領域的跑口記者對這些指標進行解讀。敬請關注。

  經濟增速緣何好于預期

  從經濟增速、就業、物價、收入的幾個重要數據可以初步判斷,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仍然在合理區間

  本報産經新聞部記者 亢 舒:儘管6.7%的增速低於去年第一季度,但6.7%所創造的GDP增量,以2015年的價格計算,比去年一季度的增量多了222億元。這個增長速度在國際範圍內,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在新興經濟體中都是比較高的水準,表明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除了增速平穩之外,還有幾個重要的指標提示我國經濟運作平穩——就業總體穩定,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31.8%;物價總體溫和上漲,一季度CPI上漲2.1%;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

  因此,從經濟增速、就業、物價、收入的幾個重要數據可以初步判斷,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仍然在合理區間。

  做出第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實現“開門紅”的判斷,還因為我國經濟實現了結構優化。一季度,第三産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7.6%。三産佔GDP比重為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同時,需求結構也繼續優化,尤其是投資和消費結構的優化——高技術産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增長速度都比總投資增速高3個百分點左右,高耗能投資佔比繼續下降;居民在住、行、教育、養老、保障、衛生、旅遊等方面的消費支出都保持較快增長,並且向中高檔消費層次邁進的步伐在加快。

  一季度經濟增長實現“開門紅”,還體現為經濟增長亮點紛呈。一季度,新經濟快速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雙創”保持良好的勢頭。有關數據顯示,當前每天新增的企業主體超過1萬家。一季度國內發明專利的授權量增長55.3%。新經濟、新産品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一季度經濟發展實現“開門紅”,還體現在經濟增長好于預期。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都出現了積極的改善,而且增長速度普遍比預期高。從生産、需求、價格、實物量指標到預期指標都在反彈。

  一些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對全年經濟增長預期都在6.6%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報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調低了0.2個百分點,但是對中國的全年經濟增長預期又調高了0.2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運作平穩、結構優化、亮點紛呈、好于預期,我們沒有理由不得出中國經濟開局良好的結論。但是,目前國際形勢比較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還很多,國內正處在結構調整的爬坡過坎的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在持續,同時實體經濟比較困難,下行壓力不容忽視。下一步應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繼續釋放政策紅利,鞏固積極的變化,打牢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

  如何看三月出口“撐竿跳”

  同比基數偏低、政策環境利好、外部需求改善是出口增速大反彈的主要原因,外貿在回穩向好的同時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本報産經新聞部記者 顧 陽:從我國進出口運作的規律來看,每年首季出現的月度數據波動,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現象。

  較以往年份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出口月度增速的劇烈波動,讓很多人吐槽“看不懂”:1月份出口負增長6.6%,2月份繼續深跌至20.6%,而3月份出口迅速大反轉,飆升至正增長18.7%。

  3月出口的“撐竿跳”,引發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綜合海關總署、商務部及部分專家的分析判斷,我們認為,同比基數偏低、政策環境利好、外部需求改善等,是導致出口增速大反彈的主要原因,外貿在回穩向好的同時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從基數效應看,今年春節在2月上旬,企業從2月下旬就逐步恢復了生産活動;而去年春節是在2月中下旬,許多企業到了3月上旬才陸續開工,由此導致去年3月出口負增長14.4%的較低基數。今年前3月出口同比逐月回穩,分別為下降4.2%、下降0.8%和增長0.9%。

  政策環境利好,是出口有所改善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宏觀上看,去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穩定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從中觀上看,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進出口環節收費進一步清理和規範等,為我國外貿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從微觀上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一定成效。未來一段時間裏,上述政策紅利還將進一步得到釋放。

  外部需求向好,帶動了中國出口的改善。美歐製造業回暖帶動了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這從3月份美國製造業PMI進口分項回升,歐元區、澳大利亞製造業PMI數值的反彈中有所體現。未來,更趨完善的多邊、雙邊經貿合作佈局,將為我國外貿拓展更多商機。

  3月出口的回暖,是否意味著外貿重返上升通道?對此,有觀點認為,出口及通脹、匯率等主要指標均出現向好趨勢,再結合投資、財政等宏觀數據來看,二季度經濟有望出現真正的復蘇。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當前的出口增長並不具有可持續性,未來外貿走勢仍有待觀察。

  單月數據並不能全面反映當前外貿出口的實際。整體來看,一季度出口同比僅為負增長9.6%,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我國外貿進出口仍處於爬坡轉型的關鍵期。從出口走勢來看,短期不宜太樂觀,中期不宜太悲觀。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保持戰略定力,打贏外貿調結構、轉方式這場硬仗。

  居民收入是否跑“輸”GDP

  居民收入是國民財富分配的重要組成部分。單純從數值上認為居民收入跑“輸”了GDP的理解,既不準確,也不全面

  本報産經新聞部記者 林火燦: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為6.5%,而GDP增速為6.7%。單純從數值上看,居民收入跑“輸”了GDP。不過,這樣的理解既不十分準確,也不全面。

  首先,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僅比GDP增速慢0.2個百分點,二者的增長態勢基本上是協調的。而更嚴格來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描述的是每人平均概念,而GDP增速描述的是GDP總量增長幅度,如果綜合城鎮化率等指標測算,一季度每人平均GDP增速大概在6.3%左右,則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是高於每人平均GDP增速的。

  其次,從增速本身來看,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5%的增速,在全球範圍內同樣是較高的水準。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自上世紀40年代以來,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居民收入增速很少能達到6%以上。6.7%的GDP增速,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新興經濟體相比,都屬於比較高的水準,其創造的GDP增量達到9851億元,這也意味著GDP中能用於居民收入分配的財富比過去更多,蛋糕更大。

  再次,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其中,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0%,明顯快於GDP增速。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一季度,我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主要由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拖了後腿”,實際增速僅為5.8%。這背後,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節假日因素。根據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分析,今年一季度趕上元旦和春節兩個假期,企業生産經營強度不如其他幾個季度,這也導致了收入很難增加;二是去産能的影響。當前,我國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的壓力比較大,在去産能的過程中,有些企業採取輪崗、待崗措施,部分企業出現減發或欠發工資的現象。

  居民收入是國民財富分配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目的是要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共同分享改革成果。

  之所以強調“基本同步”,是因為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增速也不是越快越好。所謂的“同步”,也並非意味著每個季度的居民收入增長都要與經濟增速持平,或者快於經濟增速。這是因為,我國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發展階段,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速換擋都會不同程度影響經濟增速,從而影響到收入分配。而且,國民財富的分配,居民收入與其他領域的分配比例並非一成不變。因此,居民收入出現季節性波動,有時候低於GDP增速也是正常的。

  從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增長有著巨大的潛力,中央也十分重視居民收入增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關係,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持續推進,未來我國居民收入實現穩定增長是有保障的。

  M2增速是不是“大放水”

  目前13.4%的M2速度並未明顯偏離目標區間,但也要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增長

  本報財經新聞部記者 張 忱:短期來看,今年一季度M2增速相對較快,主要原因是各類貸款增加較多,以及金融機構債券投資和類信貸增加較多導致的派生存款增加,同時,也有企業預期、房地産銷售以及基建投資改善導致單位活期存款增多等因素。

  從長期來看,一般儲蓄率較高和間接融資比例較高的國家,M2增速都比較高。我國的特殊情況導致總體儲蓄率較高,遠遠超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因此,由各類存款數據統計而來的M2增速較高。同時,我國直接融資發展不足,銀行總資産佔金融總資産的比重也顯著高於其他國家,大部分的融資仍需要依賴銀行信貸,而銀行貸款會轉化為存款,也會導致M2增速較快。

  “大放水”説法的觀點認為,根據M2增速應略高於GDP增長與物價升幅之和的公式衡量,我國目前的貨幣增長有“超速”之嫌。理論上説,該公式確實為觀察貨幣增速提供了一個角度,但也不能要求貨幣增速在所有階段都與該公式完全符合。

  貨幣政策有幾大目標,比如説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保持就業合理穩定增長,將通貨膨脹水準控制在可接受水準,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些目標都比貨幣增速的數字本身更加重要。

  目前,國內經濟運作出現積極變化,經濟運作呈現階段性企穩跡象,部分數據有所回升,尤其是3月份經濟指標表現較為強勁。但是,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目前拉動經濟小幅回升的主要因素仍是房地産投資和基建投資,且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城市,而製造業投資增速繼續放緩,同時,與房地産直接相關的消費增長也遠高於其他各類消費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M2預期增長13%左右,是一個區間概念,目前13.4%的速度並未明顯偏離這一區間;但也要保持靈活性,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增長,夯實經濟回升基礎,保持就業率穩定在合理水準。

  從國際收支來看,近期外匯市場企穩,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跨境資金流出規模收窄,也為貨幣政策更多著力於國內因素提供了充裕條件。

  一般來説,在通脹可控的情況下,貨幣供應速度快一些是可以接受的。也要看到,目前物價水準持續回升,未來仍存在可能推升物價的因素,尤其是前期一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目前還在向部分二線城市傳導,這可能會使通脹預期增強。

  下一階段,我國仍將靈活適度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所謂穩健,就是不會“大放水”,而會綜合運用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靈活提供不同期限的流動性,通過宏觀審慎評估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

  投資回升是在走老路嗎

  投資是“天使”還是“魔鬼”,重在能否把握好投資的結構、投向和效率、品質

  本報理論評論部記者 齊東向:應當承認,過去多年的粗放型增長方式,的確導致了投資率偏高的問題,一些領域形成了大量重復投資、無效投資。但也要明白,投資始終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拉動經濟“馬車”的“馬匹”之一。從目前形勢看,2016年世界經濟仍在艱難復蘇之中,國際機構一再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全球貿易增速將連續第五年放緩,這意味著我國出口環境一時間難以明顯改善。同時,提高收入、完善社保,讓城鄉居民有錢花、敢花錢,需要較長的過程,短期內消費再上新臺階難度很大。“三駕馬車”看來看去,穩增長的關鍵還是要看投資。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就是基於形勢判斷的一項重要部署,事實也證明這招“先手棋”是走對了。

  投資是“天使”還是“魔鬼”,重在能否把握好投資的結構、投向和效率、品質。如果一項投資既能拉動增長、又調了結構,還滿足了城鄉居民迫切需要,那對於國民經濟來説就是一味良藥。從一季度數據看,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3月份增長0.86%。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發力功不可沒,累計同比增長19.25%,較上期和去年全年加快3.5個和2個百分點。基建投資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增加有效需求,但不會造成産能過剩,它的普遍原則是適度超前。美國在19世紀初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對後來統一市場、重塑經濟地理、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上多掏些“真金白銀”,短期看可以穩增長,長期看也將對經濟發展發揮打基礎、優結構、惠民生的建設性影響。

  我們還要繼續在擴大優質投資上下功夫。高速鐵路、電力傳輸、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各類污染治理、生態屏障構築、公共服務設施等,都需要大規模投資,這既會推動相關産業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也會讓相關行業企業在受益中做大、在轉型中做強。當然,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除了要認真研究“投什麼”的問題外,還要解決好“誰來投”“怎麼投”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廣泛調動起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