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豬價遇上牛市:躲不掉週期 拱不起物價

  • 發佈時間:2016-03-14 00:26: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買股票不如買頭豬!”最近,類似的段子在農副産品圈中廣為流傳。雖然只是打趣,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説,豬肉價格“高燒不退”的確是不爭的事實。而新一輪豬週期開啟之後,與之相伴的是禽蛋果蔬的價格也出現“抬頭”跡象。

  3月10日,在北京的一家小型農貿市場,豬肉攤位前的客流和倒春寒的天氣一樣,冷冷清清。“豬價一直很高,現在豬肉吃得比以前少了,還是多吃點雞鴨魚肉實在。”顧客劉女士説。豬肉攤主劉先生也告訴記者,最近生意不好做,現在每天最多就賣七八十斤豬肉,去年能賣到200斤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罕見的淡季高豬價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物價,但從二季度開始,豬價的推升作用將會開始出現減弱,中國經濟出現滯脹的可能性極小。貨幣政策仍有空間,偏寬鬆的環境不會改變。

  “火箭豬”竄天 菜籃子淡季不淡定

  北京新發地市場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3月11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的批發平均價是11.50元/斤,比2016年3月4日的11.05元/斤上漲4.07%;比2015年3月11日的7.18元/斤上漲60.17%。周環比小幅上漲;年同比漲幅巨大。

  “進入3月份,國內生豬價格整體衝高小幅回落後再次持續漲勢,國內多地生豬出欄價破20元/公斤,3月10日國內外三元生豬市場均價為18.60元/公斤,較月初3月1日上漲1.97%,較2014年最低點(3月19日、11.89元/公斤)上漲56.43%,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已經創下新高。”生意社分析師李文旭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風水輪流轉。對於豬價的變化,養殖戶有切身體會。據相關人士估算的數據,去年養一頭豬大約虧300元,今年養一頭豬卻能賺500元,穩定的上漲行情,讓養殖戶終於松了一口氣。“熬過來的,現在可以數錢了!”

  中糧期貨研究員陳建業説也表示,豬價呈現淡季不淡的態勢,無論是生豬價格還是生豬養殖利潤都處於歷史同期的高位。

  “今年是罕見的淡季高豬價。”芝華數據生豬分析師姚桂玲告訴記者,仔豬價格持續高位,局部地區仔豬價格接近千元。養殖利潤方面,按照自繁自養110公斤出欄推算,局部省份頭均利潤接近800元/頭。目前主要産銷區養殖戶壓欄情緒比較濃,生豬供應量仍然明顯偏少。

  豬價強勢上漲,也帶動多種食品價格走強。雞蛋價格就在近期觸底反彈。數據顯示,3月11日,新發地市場雞蛋的批發價是3.31元/斤,比3月4日的3.24元/斤上漲2.16%,周環比小幅上漲。

  果蔬價格亦是如此。上周蔬菜價格繼續在歷年同期的最高位運作。3月11日,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3.63元/公斤,比3月4日的3.57元/公斤上漲1.68%;比去年同期的2.56元/公斤上漲41.80%。周環比小幅上漲;年同比大幅上漲。此前一個週末,年同比上漲34.21%,上周同比漲幅大幅擴大。

  業內人士介紹,去年同期,菜價在春節過後進入下降區間;今年春節過後,菜價雖然有所鬆動,也曾出現一些下降,但是部分品種的價格卻大幅上漲,使得上周的菜價與春節前或者春節期間的價格基本上持平,保持在近幾年同期的最高點,比往年同期的價格高出一截。

  價格高點或現 需警惕斷崖式下跌

  豬價為何上天了呢?芝華數據生豬分析師姚桂玲指出,據芝華數據主要産銷區經紀反饋,節前肥豬出欄過多,節後養殖場戶豬欄大豬普遍緊缺,是豬價淡季上漲的主要原因。同時學生和務工者陸續返校到崗,消費小幅回升,給予豬價利好支撐。

  芝華2月份生豬存欄數據顯示,育肥豬存欄繼續減少,較1月環比大幅減少4.5%,其中150斤以上和60-150斤兩個階段的育肥豬均連續兩個月減少,3-7月份豬價繼續走好的概率很大。今年春節前的極寒天氣和春節後冷空氣影響,天氣因素對仔豬成活率形成威脅,影響到今年二季度生豬供應,也是利好這個階段豬價上漲的因素。

  另據陳建業介紹,1月份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生豬存欄環比下降2.7%,同比下降7.7%,生豬存欄延續低迷,因此2016年豬價仍將保持強勢,價格的高點將在中秋前後出現。但是展望豬價,也應當看到,一方面,從2015年8月份開始,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幅縮小至10%左右,10個月後也就是從2016年6月份開始,生豬供應將會企穩甚至出現回升;另一方面,結合養殖成本來看,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在天氣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仍將保持低迷,生豬養殖成本趨於下行,這兩個因素將會制約生豬價格的上漲幅度,因此2016年豬價難以突破2011年20元/千克的高點,全年均價在17元/千克左右。

  而蔬菜方面,業內人士分析,就全國而言,近期的菜價幾乎已到近幾年同期的高點。上周,菜價的總體表現是南方蔬菜價格居高不下,北方産區生産的蔬菜價格回落冬儲蔬菜由於儲存時間的延長,儲存費用、損耗增加以及存量減少,價格出現了上漲。隨著時間的推移,北方産區氣溫的逐漸回升,蔬菜的産量逐漸增加,料逐漸取代南方産區的蔬菜,供應逐漸恢復。因此,後期各地的菜價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蔬菜的供應形勢正在逐漸好轉,目前正處於這種好轉的前夜。當然,這種好轉的進程目前還是比較緩慢的。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提醒,雖然目前豬價高位運作,不過養殖戶仍應該警惕豬價的“斷崖式”下跌。目前供求關係決定市場導向,節後需求疲弱,豬價不存在上漲的動力。受飼養成本下降影響,養殖戶壓欄養大豬現象普遍。3月中旬,適重生豬存欄量將恢復至正常水準,勢必和壓欄大豬疊加形成集中出欄。

  滯脹風險微乎其微 貨幣政策仍有空間

  3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2.3%,自2015年8月以來再度回到“2時代”,前值1.8%,預期1.9%。

  我國的CPI由8類商品構成:分別為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費、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其中食品消費指數的佔比為33.2%,食品類在CPI指數中佔到三分之一。

  業內人士指出,生豬價格約佔CPI權重的9%,二者走勢十分相近,2月份豬價同比大幅上漲48.4%,顯然豬價對CPI有推升作用。不過CPI能否持續戀戰“2”時代,或者有新突破,也還受糧食、蔬菜等其他類影響。只有在大多數指標同時上漲的情況下CPI才會受到大的影響。

  “去年3月份豬價跌至12元/千克以下,而目前豬價在19元/千克以上,3月份豬價同比漲幅將超過2月份,因此豬價對CPI的推升作用依然存在,但是從二季度開始,豬價的推升作用將會開始出現減弱,主要是去年4月份開始豬價出現快速反彈,豬價同比漲幅收窄,對CPI的推升作用減弱。”陳建業説。

  李文旭也認為,目前國內生豬價格已經上漲至瓶頸位置附近,很難有大幅上漲,市場供應緩慢恢復後,豬價或將出現下滑,後市豬價對CPI的拉動作用可能會減弱。

  2月份CPI上漲幅度較大,疊加1月份的天量信貸,市場出現了滯脹的擔憂。對此,興證期貨宏觀分析師劉文波表示,事實上,本次CPI的上升主要是由於季節性因素引起的,尤其是食品價格上漲,並非是需求大幅增加引起的。從分項看,食品價格上漲7.3%,非食品價格上漲1.0%。食品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因為冬季寒潮天氣推高鮮菜價格。2月中旬全國大部分地區遭遇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影響了鮮菜的生産和運輸,春節期間鮮活食品需求也有所增加。食品中,鮮菜價格上漲30.6%,影響CPI上漲約0.86個百分點;畜牧産品中,豬肉價格上漲25.4%,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

  “首先,穩健略寬鬆的貨幣政策方向並沒有改變,不會造成貨幣釋放失控。其次,産能過剩,需求拉動物價上升有限,而如果發生通脹,其前提必然是供不應求。因此,出現滯脹的可能性極小。”劉文波説。

  值得注意的是,與CPI一起公佈的生産者物價指數(PPI)顯示,2月PPI降幅收窄至-4.9%,這是該數據連續第48個月負增長。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朱振鑫分析,PPI降幅收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低基數效應,二是在供給側改革預期下,上游産品價格出現反彈。

  展望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流動性的釋放對CPI帶來上升動力,但不會出現強刺激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仍有空間。”

  北大經濟研究所指出,雖然2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高於市場預期,但政策立場應該不會隨之改變。一方面,影響2月份CPI同比增速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春節因素和寒潮侵襲,是不可持續的因素。另一方面,即便通貨膨脹率企穩上漲,也依然處於歷史低位,短期內不會造成嚴重的通脹壓力。另外,從當前的經濟形勢來看,穩增長應該是當務之急,而且當下尚未完全走出通縮壓力的陰影,政策轉向沒有充分理由。

  中銀國際分析師認為,短期內貨幣政策料相對寬鬆。由於固定資産投資可能進一步放緩,再加上大部分行業的産能過剩壓力,未來幾個月國內經濟或仍處於下行商業週期。央行可能採取包括公開市場操作、降準和宏觀審慎監管在內的多項措施來維持充足的流動性供應以及貨幣供應和社會融資的適度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