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城市發展路線圖發佈 勾勒相關産業重點

  • 發佈時間:2016-02-22 07:50:5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倪銘婭  責任編輯:王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發佈

  城市發展路線圖勾勒相關産業重點

  作為時隔37年重啟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配套文件,21日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針對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城市規劃定位,提出了城市規劃的總體目標,為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城市發展勾畫出清晰的“路線圖”。

  意見指出,要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作,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要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污染,縮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品質。制定裝配式建築設計、施工和驗收規範。完善部品部件標準,實現建築部品部件工廠化生産。鼓勵建築企業裝配式施工,現場裝配。建設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生産基地。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30%。積極穩妥推廣鋼結構建築。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倡導發展現代木結構建築。

  要推廣建築節能技術。提高建築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支援和鼓勵各地結合自然氣候特點,推廣應用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發展被動式房屋等綠色節能建築。完善綠色節能建築和建材評價體系,制定分佈式能源建築應用標準。分類制定建築全生命週期能源消耗標準定額。

  要實施城市節能工程。在試點示範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進區域熱電聯産、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等節能工程。明確供熱採暖系統安全、節能、環保、衛生等技術要求,健全服務品質標準和評估監督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城市集中供熱系統的技術改造和運作管理,提高熱能利用效率。大力推行採暖地區住宅供熱分戶計量,新建住宅必須全部實現供熱分戶計量,既有住宅要逐步實施供熱分戶計量改造。

  要大力推進棚改安居。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以政府為主保障困難群體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居民多層次住房需求。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老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群眾住房困難。打好棚戶區改造三年攻堅戰,到2020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完善土地、財政和金融政策,落實稅收政策。創新棚戶區改造體制機制,推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構建多元化棚改實施主體,發揮開發性金融支援作用。積極推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因地制宜確定住房保障標準,健全準入退出機制。

  要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認真總結推廣試點城市經驗,逐步推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管線敷設,綜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新建道路必須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地鐵建設、河道治理、道路整治、舊城更新、棚戶區改造等,逐步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快制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標準和技術導則。凡建有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各類管線必須全部入廊,管廊以外區域不得新建管線。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建立合理的收費機制。

  要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加強街區的規劃和建設,分梯級明確新建街區面積,推動發展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的生活街區。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佈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打通各類“斷頭路”,形成完整路網,提高道路通達性。科學、規範設置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15%。積極採用單行道路方式組織交通。加強自行車道和步行道系統建設,倡導綠色出行。

  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擔率為突破口,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統籌公共汽車、輕軌、地鐵等多種類型公共交通協調發展,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40%以上,大城市達到30%以上,中小城市達到20%以上。加強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促進不同運輸方式和城市內外交通之間的順暢銜接、便捷換乘。擴大公共交通專用道的覆蓋範圍。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

  要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充分利用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建設海綿城市,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促進水資源迴圈利用。鼓勵單位、社區和居民家庭安裝雨水收集裝置。大幅度減少城市硬覆蓋地面,推廣透水建材鋪裝,大力建設雨水花園、儲水池塘、濕地公園、下沉式綠地等雨水滯留設施,讓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不斷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積、滲透比例。

  要推進污水大氣治理。強化城市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全面加強配套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抓緊治理城區污水橫流、河湖水系污染嚴重的現象。到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力爭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要加強垃圾綜合治理。樹立垃圾是重要資源和礦産的觀念,建立政府、社區、企業和居民協調機制,通過分類投放收集、綜合迴圈利用,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到2020年,力爭將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5%以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