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穩增長頻頻出招 基建投資開足馬力增速有望超15%

  • 發佈時間:2016-02-18 07:09: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劉麗靚  責任編輯:王斌

  猴年伊始,多項穩增長、促投資政策措施出爐。業內人士認為,投資增速回升是穩增長的主要動力,未來助推投資增長的政策力度有望加大。今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財政政策力度將加大,專項建設基金投放、地方債務置換與新增規模將顯著增加,PPP項目將加速推進,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維持在15%以上。

  穩增長頻頻出招

  穩增長、促投資的政策措施頻出。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印發《關於金融支援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從加強貨幣信貸政策支援、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援工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的政策措施。2月17日,財政部發佈財政資金注資政府投資基金支援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合理運用政府投資基金聚焦支援重點産業,公共財政運用政府投資基金方式支援産業,限定於具有一定競爭性、存在市場失靈、外溢性明顯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發改委投資司司長許昆林近日表示,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投資實際上是一個最佳的結合點,要理直氣壯地抓投資。發改委近期明確了推進三大戰略的著力點,部署了今年擴大有效投資的六大措施,在一季度計劃安排專項建設基金4000億元,後續還將按季度繼續安排專項建設基金,以發揮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按照發改委的要求,專項建設基金需支援“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産能、不重復建設、不産生擠出效應”的重點領域項目。此前,住建部與國家開發銀行已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手,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支援力度。

  基建投資開足馬力

  在基建投資方面,1月發改委公佈的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達21個,總投資額541億元,其中水利建設和能源項目佔比較高。從去年以來發改委的項目審批情況來看,除“鐵公基”外,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生態環保、清潔能源項目也成為重點。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17日介紹,截至去年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50564億元,已開工48個專項、326個項目。

  從各省、區、市已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各地正在積極發力基建投資。河北、福建、寧夏、新疆等地均提出了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的具體任務和目標。北京、青海、雲南等地明確了建設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部分省份出臺了針對穩增長的專項措施。雲南省近日出臺《關於穩增長開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有效擴大社會投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投入、鼓勵企業擴銷促産等22條政策措施。安徽省下發《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意見》,提出30條穩增長措施。

  中金公司認為,預計今年基建投資的力度不減。如果將一季度的專項建設基金規模簡單年化,全年總額將達到1.6萬億元。從1月銀行信貸超預期投放以及近期的政策動向來看,今年財政寬鬆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專項建設基金投放、地方債務置換與新增規模將顯著增加,PPP項目將加速推進。預計今年基建訂單將好于去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維持在15%以上。

  積極財政政策護航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1月金融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穩增長政策提振了信貸需求,加上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各類項目的推進實施將進一步帶動融資尤其是中長期信貸的需求。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將在穩增長中發揮更大的逆週期托底作用,穩住市場預期,降低實際總體稅負,有效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加快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發行,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為調動更多資源和杠桿創造空間。

  他認為,積極財政政策體現在多個方面:減稅力度進一步加大,應針對稅負較重的製造業普遍性減稅;繼續增加財政支出,增支重點除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外,還應包括地下管廊、海綿城市等新基建、節能減排、智慧製造等領域;財政赤字率有望進一步擴大,今年赤字率可提高至3%左右;發揮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加大對需要國家扶持的産業和企業的支援;應採取所有措施,切實降低企業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