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業內:1月信貸投放明顯衝開門紅跡象 後續難持續

  • 發佈時間:2016-02-17 07:20: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璐璐  責任編輯:王斌

  1月金融數據表現搶眼。央行昨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創下單月增量歷史最高。新增貸款的超量投放,也帶動當月廣義貨幣(M2)增速、社會融資增量規模大增。

  從信貸結構看,中長期貸款新增15383億元,同比增長63.39%,無疑是拉動1月信貸猛增的“主力軍”。中信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明明稱,中長期貸款創紀錄暴增的原因,一是專項金融債發行下配套貸款增多,二是企業將美元債務轉換為人民幣貸款以收縮外匯風險敞口,應對貶值預期,三是在適度的需求刺激政策帶動下,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貸款需求增加。此外,房地産銷售改善帶來的居民中長期按揭貸款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1月信貸投放有明顯的衝“開門紅”跡象,後續難言可持續,2月開始可能會有明顯的回落。招商銀行資産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1月信貸2.51萬億的數據和對實體經濟的感受有分歧,單純從數據看經濟正在改善,特別是居民戶和公司戶的中長期信貸都出現大幅增長,但高增長的信貸數據是否代表了經濟遇到拐點尚難確定。中金公司分析師陳健恒稱,在銀行不良資産逐步暴露,銀行資産和負債息差逐步縮小的大環境下,銀行的凈利潤可能出現負增長,如果銀行不希望凈利潤增長太難看,必須想盡各種辦法提高收益。

  據陳健恒介紹,從各類銀行的結構看,1月貸款衝高主要集中在大型銀行,尤其是股份制銀行,部分股份制銀行當月的信貸增量規模就超過去年全年的1/4,後續可能會受到監管部門的窗口指導。地區中小銀行,如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則由於擔心不良貸款,加上政府項目儲備不及大型銀行,信貸投放依然十分緩慢。

  不少分析師表示,單月的數據表現還不能判定經濟已然企穩,1月份亮眼的數據主要得益於商業銀行信貸早投放早受益的策略和政府基建項目的拉動。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貸款走高也推動M2增速和M1(狹義貨幣)增速上升,其中,少數聲音認為,當月M1增速攀升至18.6%的高位,表明企業活期資金增多,是經濟走強的表現。不過,陳健恒則認為,M1走高主要受去年下半年財政存款的超季節性和超赤字水準投放影響,財政存款轉化為企業活期存款;另外,專項金融債的配套貸款以及大量城投平臺貸款的集中投放也會使得企業的活期存款臨時升高。

  劉東亮稱,目前尚無經濟初現拐點的跡象,後續信貸高增長能否可持續,還要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需求和政府刺激經濟的力度能否持續。貨幣政策方面,如此高規模的信貸投放可能會再次推遲降準、降息的時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