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猴年房價會否躥高:投機炒房要三思
- 發佈時間:2016-02-06 06:2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張少雷
猴年鐘聲即將敲響,各方關注樓市走向。不久前,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百城價格指數顯示,1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102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42%,漲幅較上月收窄0.32個百分點;而同比則上漲4.37%,漲幅較上月擴大0.22個百分點。分析人士指出,在各項利好政策的“暖風頻吹”之下,居民自住型消費需求正在有序釋放,但樓市庫存高企、房價分化的格局卻難以在短期內改變。
自住需求正在釋放
按慣例,春節前通常是政策的“空窗期”,但本月初購房首付政策的調整卻讓不少人對猴年樓市的“去庫存行情”充滿期待。
根據央行和銀監會的最新政策,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則上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5%,各地可向下浮動5個百分點;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30%。
記者簡單算了一下,如果在不限購城市一套總房款200萬元的房子,那麼首付款將從50萬元降低至40萬元;而首套房貸未結清的人如果想買這套房子,首付則可從80萬元降至60萬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去年“3.30新政”以及“9.30新政”在化解樓市去庫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樓市有所分化,一線城市的交易量開始活躍,房價也上漲較快,而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卻依然低迷。他認為,在很多人春節回鄉探親的時候降低房貸門檻,有利於促進自住型需求的釋放。
分化格局暫難打破
儘管自住型需求不斷釋放,但各地樓市卻依舊“冰火兩重天”。統計顯示,過去的一年中,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熱點城市均有較大漲幅,其中深圳更是以44.98%的年度漲幅傲視全國;相比之下,福州、三亞、呼和浩特等地的房價相比去年同期則明顯收跌。
北京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楊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樓市分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不少三四線城市房地産開發過快,造成其房價在“概念”“藍圖”的支撐下跟風上漲,但事實上這些地方所能提供的就業機會、發展空間、公共服務等內在供給卻並沒有與房價相匹配,如今房價下跌是一種理性回歸。
“同樣是房子,為何在三四線城市的售價就和一二線城市有天壤之別呢?這背後反映的是不同地區房屋可替代性較差。不久前,芬蘭坦佩雷大學專門就歐洲二線城市的發展發佈了一份報告,其中反映出很多西方國家重視二三線城市發展的理念,這很值得我們借鑒。如果在中國做強一批二三線城市,其對一線城市的替代性就會提高,一線城市‘高房價’與三四線城市‘高庫存’並存的問題就會相應緩解,房地産市場就會更加健康。”楊松分析。
投機炒作三思後行
各地房價冷暖不一,市場各方對於猴年樓市的表現也是預測迥異。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表示,2016年政策面保持寬鬆已成定局,二三線城市的市場很可能出現弱復蘇,一線和部分強二線城市則仍將保持較強態勢。相比之下,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則認為,大多數大中城市仍然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樓市基本面並沒有實質性改變,未來樓市仍然會面臨階段性調整。
“2016年樓市整體會以穩為主、略有下降,不會暴漲暴跌。由於中國目前仍然處於降息通道之中,貸款成本將會徘徊在低位,因此對於自住型剛需來説,可以考慮在今年下半年適時出手,但對於投機炒房者而言就要三思而後行了。”楊松表示。
楊松進一步分析指出,儘管房屋具有商品屬性,但由於對百姓的生活品質影響很大,因此其不同於一般商品。
近年來,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對“保障房”“廉租房”的建設和供應力度,剛需問題有所緩解;另一方面,社會也意識到了房地産畸形發展對經濟的危害,而且客觀上中國整體房價仍處於較高水準,因此繼續炒作獲利的空間已經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