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統計局官員駁GDP增速高估:別僅用個別指標質疑

  • 發佈時間:2016-01-22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周程程  責任編輯:王斌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網站刊文回應GDP增速被高估的相關質疑。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表示,目前一些關於我國GDP增速高估的觀點,所使用的方法不夠科學,資料不夠完整,因而得出的結論不符合我國實際情況。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全球經濟存較大不確定性,IMF也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的速度,外界普遍擔心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經濟增長對中國的依賴在加重。另外,在目前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還能保持7%左右的穩定增長,外界又對此有所懷疑,以至於出現各種各樣的議論。

  統計局強調GDP真實性

  過去一年中,對於中國經濟GDP增速的真實性討論不斷。

  此前,有外媒文章認為,中國通過低估“平減指數”來實現GDP數據高估。

  許憲春也直言,有的學者利用部分工業産品産量的增速,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來推算整個工業增加值增速,並進而認為我國GDP增速被高估了。

  另外,有觀點認為,利用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數據計算的改革開放以後的勞動生産率增速過快,不僅比改革開放前大幅加快,也比發達國家相應時期的勞動生産率增速快很多,據此推斷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增速被高估,進而以較低的勞動生産率來推算我國服務業增速。

  與此同時,GDP被低估的説法也不斷。有觀點認為,基於産業結構調整以及統計核算方法的差異,中國經濟的增速是被低估了。

  早在去年中國經濟三季報出爐時,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的新興市場業務董事長麥樸思就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速遠大於官方的統計數據。由於中國正在經歷從製造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經濟的轉型,經濟中有很多東西在統計時並沒有被計入。

  國元證券 (香港)首席經濟學家葉翔也有此種看法。葉翔認為,過去幾年增長較快的是第三産業,服務業公司規模小、數量多,許多公司是過去一兩年新成立的,在上一個週期根本不存在,即許多服務業公司的産值是從零到正數,增長速度是極高的,因此,如果完全沿用過去的統計方法,必定會低估真實的經濟增長情況。

  對此,潘建成認為,國民經濟數據的統計,尤其是GDP核算是一個非常科學、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僅用個別指標與數字就簡單下結論,進而推斷與質疑。

  1月19日,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介紹2015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也表示,中國GDP核算採用了三步走的方法,即初步核算、初步核實和最終核實。隨著更多指標的獲取,會對GDP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核實和校準。中國公佈的GDP是真實可信的。

  結構變化大方向有兩個

  對於外界關注的用産品産量推算工業增加值增速問題,許憲春回應説,産品代表性嚴重不足。這種研究所選取的産品種類較少,並且煤炭、石油、鋼鐵等初級産品和傳統産品所佔比重較大,而各年出現的新産品被選中的很少。

  因此,他認為,這種估算方法存在較大偏差,難以全面反映整個工業的增長情況。一般而言,由於新産品産量增長相對較快,這種估算方法會低估工業增速。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回落,傳統産品産量增速回落幅度更加明顯,採用這種估算方法就會明顯低估工業增速。而在個別年份,由於代表性産品産量增長很快,這種估算方法可能會高估工業增速。

  此外,對用較低的勞動生産率增速評估服務業增速,許憲春表示,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勞動生産率提高較快,有其合理因素。

  有數據佐證,我國的勞動力素質大幅提高。從受教育程度看,1982年大專及以上受教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僅為0.6%,而2014年已上升到10.7%。

  那麼到底該如何看懂中國經濟呢?“看懂中國經濟必須要看中國經濟的結構變化,了解結構變化的方向。不要浮在上面看經濟的幾個平均數,不要僅看自己熟悉的數據。例如,以前對於發電量、鐵路貨運量的關注較多,但是這些數據並不能代表結構變化。”潘建成説。

  潘建成進一步表示,結構變化的大方向實際上有兩個。首先,從投資、消費的結構來看,要關注消費的貢獻。從産業來看,要關注服務業,尤其是要關注目前發展較快的服務業,即現代服務業,包括生産性的服務業,IT、科技、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