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治國理政新實踐)
- 發佈時間:2016-01-16 14:02:3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治國理政新實踐)
——寫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開業之際
1月16日—18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將在北京舉行。這意味著,在歷經800多天的籌備籌建後,全球迎來了首個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開張運營。
要想富,先修路:搭建地區性融資平臺,加快同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
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需要進行大量投資。亞投行是政府間多邊開發銀行,其宗旨是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中方倡議設立亞投行,不僅是對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有益補充,也是中國承擔更多國際責任、補充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建設性舉動。
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與時任印尼總統蘇西洛在雅加達舉行會談時提出,為促進本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方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援。習主席隨後還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多個場合分別介紹了中方倡議。
2013年10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出席第十六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致辭時提出,中方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倡議下,亞投行籌建進程于2013年11月啟動。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推進籌建進程,得到域內外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並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2014年亞投行籌建工作駛入“快車道”。這一年,中方秉承“開放、包容”的原則,按照“先域內、後域外”的步驟,以多雙邊並舉的方式開展廣泛磋商。從2014年初開始,分別於1月、3月、6月、8月和9月舉行了五次多邊磋商會議,就《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中涉及的亞投行宗旨、業務重點、資本金規模、治理結構以及總部選址等達成共識,為亞投行協定磋商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方的精誠合作與努力,終於結出纍纍碩果:2014年10月24日,21個亞投行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共同決定成立亞投行。
當天,習近平主席會見了籌建亞投行備忘錄簽署儀式的各國代表,指出亞投行的建立代表了各方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的願望、決心和行動。它也是一種創新機制,有利於推動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將亞投行建設成為一個平等、包容、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和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的多邊開發銀行。
習近平指出,“要想富,先修路。”亞投行應該加快促進本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為亞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人心齊,泰山移。”習近平強調,亞投行應該秉承開放包容的區域主義,歡迎所有有興趣的國家積極參與,實現合作共贏。亞投行還要堅持多邊主義,同現有多邊開發機構相互補充,加強合作,共同促進亞洲和世界經濟繁榮。
亞投行的宗旨和理念,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並得到很多國家積極響應。截至2015年3月31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總數達到57個,涵蓋亞洲、大洋洲、歐洲、非洲、拉美等五大洲。
新成員,新夥伴:亞投行正式成立,在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4年10月,籌建亞投行特別財長會決定,在繼續吸收新成員的同時,儘快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談判磋商,並建立首席談判代表會議機制。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經過五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各方就協定文本達成一致。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京舉行。來自世界五大洲的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在人民大會堂,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性時刻。亞投行協定為成立亞投行提供了法律依據,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亞投行籌建邁出了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步,也為亞投行正式成立並及早投入運作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指導亞投行未來運營的“根本大法”,協定對亞投行的業務運營、治理結構以及決策機制等做出了規定。
協定明確,亞投行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産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並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夥伴關係,應對發展挑戰。
亞投行的治理結構,為理事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理事會是亞投行的最高決策機構,擁有亞投行的一切權力。董事會負責亞投行的總體運營。董事會共有12名董事,其中域內9名,域外3名。亞投行設立行長1名,從域內成員産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同時設立副行長若干名。亞投行總部設在中國北京,可在其他地方設立機構或辦公室。
隨後,分別於2015年8月、9月和11月舉行了三次籌建亞投行首席談判代表會議,審議亞投行政策文件,為亞投行儘早投入運營做準備。2015年8月,各方在第六次首席談判代表會議上通過共識選舉中方提名人選、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為亞投行候任行長。
亞投行創新的一大亮點,是發展中國家佔多數且擁有較大話語權。這既順應了國際經濟格局的發展變化,也彰顯了發展中國家攜手推進亞洲區域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將遵循“公開、透明、擇優”原則遴選管理層明確寫入協定,是一項區別於現有主要多邊開發銀行的創新之舉,反映了亞投行一貫堅持的現代治理理念。
根據協定,亞投行的法定股本為1000億美元,分為100萬股,每股的票面價值為10萬美元。初始法定股本分為實繳股本和待繳股本。實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200億美元,待繳股本的票面總價值為800億美元。域內外成員出資比例為75:25。經理事會超級多數同意後,亞投行可增加法定股本及下調域內成員出資比例,但域內成員出資比例不得低於70%。域內外成員認繳股本在75:25範圍內以GDP(按照60%市場匯率法和40%購買力平價法加權平均計算)為基本依據進行分配。
協定規定,至少有10個簽署方批准,且簽署方初始認繳股本總額不少於總認繳股本的50%,即達到協定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成立。
截至2015年12月25日,包括緬甸、新加坡、汶萊、澳大利亞、中國、蒙古、奧地利、英國、紐西蘭、盧森堡、南韓、喬治亞、荷蘭、德國、巴基斯坦等在內的1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股份總和佔比50.1%)已批准《亞投行協定》並提交批准書,從而達到亞投行協定規定的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宣告成立。
這是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標誌著亞投行作為一個多邊開發銀行的法人地位正式確立。亞投行從籌建到成立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推進速度是相當快的。籌建亞投行得到很多國家積極響應,表明中國國家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亞投行的創建符合各方利益和各方實際需要。作為多邊開發體系的新成員、新夥伴,亞投行將為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高標準,高效率:堅持國際性、規範性,將亞投行建成開放、專業、廉潔的多邊開發銀行
作為中方倡建的首個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吸引了世界眾多目光,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亞投行將給世界經濟和亞洲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在治理結構、業務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亞投行將堅持什麼標準?它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關係是怎樣的?
基礎設施投資是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通過成立亞投行動員更多政府和社會資本,定向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有利於帶動投資增長,擴大全球總需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世界經濟加快復蘇。
據測算,在2010—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000多億美元,而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2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亞投行,動員更多資金,支援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長久動力,也有利於形成周邊國家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
亞投行成立是新形勢下中國對全球發展事業的貢獻。在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的情況下,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有學者認為,亞投行作為新的區域多邊開發銀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業務領域各有側重。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機構側重於減貧,亞投行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
從歷史經驗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的設立,不僅沒有削弱世界銀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影響力,而且增強了多邊開發性金融的整體力量,更有力地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
國際上,一些國家對亞投行在治理結構、環境和社會保障等方面採取什麼標準表示關切。亞投行將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通行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在治理結構、業務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堅持國際性、規範性和高標準,確保亞投行專業運營、高效運作、透明廉潔。
作為區域性多邊開發機構的後起之秀,亞投行的正式成立將進一步促進現有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加快改革,不會因為區域發展的需要放棄高標準。
在業務政策上,亞投行將充分尊重和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環境及社會框架、採購政策、項目管理、債務可持續性評價等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制定嚴格並切實可行的高標準業務政策。同時,亞投行將避免其他多邊開發銀行曾走過的彎路,尋求更好的標準和做法,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亞投行將按照公開、透明的程式,在全球範圍內擇優選聘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各級員工。
16日—18日舉行的亞投行開業儀式系列活動,是亞投行籌建進程的“收官之作”,標誌著亞投行進入開業運營的新的歷史階段。但對亞投行來説,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需要亞投行“大家庭”的全體成員付出更多的努力,把亞投行打造成高標準的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機構,為亞洲和全球發展事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