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論打好“十三五”開局攻堅戰:全力推進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1-04 09:33:58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2015年歲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相繼召開。中央總結過去的工作成績,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審時度勢,為我國2016年推進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向好、實現城鄉和諧發展指明瞭方向。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過去的一年,我們對經濟新常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認知。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改革發展仍然大有迴旋餘地,但也面臨很多的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産能過剩比較嚴重。

  “時移世易,理自然也。”經濟社會形勢發生變化,政策就應該進行相應調整,30多年改革循著的正是這樣的邏輯。面對當前的改革形勢,中央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對於2016年的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核心目標就是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效率,在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的基礎上,為未來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最終實現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的整體改善。這些改革目標和任務的提出,適應了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要求,與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高度契合。

  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城市。我國的城鎮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水資源緊缺、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城市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有效化解各種“城市病”,讓城市發展和諧有序,不僅可以發揮城市這個經濟“火車頭”的作用,也是擴大內需的需要,更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

  改革穩定的基礎仍然在農村。在新形勢下,農村改革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僅要繼續實行支農惠農政策,還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不斷推進,通過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培育新産業新業態。

  改革大潮洶湧澎湃,和諧發展前程似錦。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只要我們把思想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改革發展的方向,紮實完成每一項任務,就一定能夠跨越歷史的關口,迎接小康社會的美好明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