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盤點2015國內十大財經新聞:人民幣入籃SDR

  • 發佈時間:2015-12-31 11:07:4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國內十大財經新聞

  1.習近平對股票市場提出四項新要求

  1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對股票市場建設專門提出要求,指出要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為了實現拓寬投融資渠道、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及杠桿率、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等總體目標,國務院常務會議在習近平四點要求的基礎上,提出多項具體落實措施,包括:完善股債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加強仲介機構監管、促進投融資均衡發展、強化監管及風險防控等。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

  繼去年的“新常態”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接棒成為今年最熱經濟關鍵詞。中央將其表述為“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産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它最早進入公眾視野是在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了重要部署,即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中央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示著當前及今後較長時間裏我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將有實質性的變革,從以往的偏重需求側調控轉為偏重供給側調控。

  3. A股持續暴跌 多部委聯合救市

  今年上半年,大量杠桿資金涌入A股市場,滬指于6月18日摸高5178.19點。6月下旬,大盤急轉直下,杠桿資金大面積強制平倉引發流動性危機。滬指多日出現下跌7%以上的極端行情,多日逾千股無量跌停。為穩定金融市場秩序,多部委集中出臺多項穩定市場的措施,證金公司投入鉅額資金為A股注入流動性。多部委聯合救市行動逐漸穩定了市場信心,市場運作恢復常態。

  此次市場巨幅震蕩是由場外杠桿資金無序入市、市場參與主體高度散戶化等多因素共同導致,暴露出A股市場仍處於新興加轉軌階段,基礎制度建設不完善,尤其在跨部門監管協調機制方面問題突出。這也為未來進一步健全市場基礎設施、完善監管手段以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方面指明瞭方向。

  4.人民幣入籃SDR 國際化邁出重要步伐

  11月30日,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權重佔比為10.92%,權重佔比超日元和英鎊,這標誌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為加入SDR,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已“落地”,包括向境外央行類金融機構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等,而加入SDR,將成為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新起點。

  2015年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加大。人民幣“入籃”以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匯率的雙向彈性也將增大,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最終將實現人民幣匯率的清潔浮動。

  5.“網際網路+”點燃經濟新引擎

  隨著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更成為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地的關鍵力量。新産業蓬勃興起,正在改變中國經濟結構。

  從《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到工信部、商務部、發改委等部委的相關政策措施接連落地,再到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國網際網路方略橫空出世,無不展示了中國借助“網際網路+”改革轉型的決心和行動力。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網際網路+”是中國經濟發展“與時偕行”所做的必然選擇,也必將貫穿整個“十三五”,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6. 經濟增速“破七” 穩增長政策全面發力

  今年中國經濟一直蹣跚而行,在連續兩個季度壓線7%的增速後,三季度GDP沒能抗住壓力,跌至6.9%。根據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家智庫的預測,今年全年GDP增速將放緩至6.9%,明年經濟或繼續探底。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穩增長政策火力全開。央行年內已經5次降準5次降息,且在2015年末市場仍有央行或再次降準的傳聞;財政政策更為積極,財政部向地方下達3.2萬億債務置換債券額度、啟動了總投資逾6500億的第二批PPP項目;國家發改委年內批復逾2萬億基建項目。

  今年穩增長可謂貫穿全年經濟的一條主線,但這句話顯然仍適用於明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明年經濟工作時仍將穩增長置於首要位置。

  7. “一帶一路”實質起航 亞投行成立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中國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頂層戰略,2013年提出以來受到全球多個國家響應,2015年取得標誌性進展。3月28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佈,標誌著“一帶一路”戰略全面起航。

  12月25日,由中國倡議、57國共同參與組建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計劃2016年1月中旬正式開業。

  而絲路基金已捷足先登,今年已投資了巴基斯坦水電、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一體化等項目,並出資20億美元設立首個專項基金——中哈産能合作專項基金。

  8.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出爐

  眾望所盼,千呼萬喚始出來。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打響發令槍。其中,關於力推商業類國企整體上市、國企重組整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等方面內容,無不與資本市場密切相關,對A股逾20萬億市值的國企公司影響深遠。

  頂層方案既定,“中國神車”不再獨行,中遠、中海重組,中冶、五礦合併,中航工業拆分航空發動機板塊……央企巨頭大動作接踵而至,其激起的波瀾勢必將盪漾至2016年、2017年乃至更久遠。

  9. 全面二孩政策出臺

  今年人口生育政策迎來重大轉折。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宣佈“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長達35年之久的“獨生子女政策”宣告終結。

  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法(草案)》,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

  全面二孩政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行動之一。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勞動力人口紅利持續下降,早在2000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14年我國新增出生人口僅比上年多47萬,有學者測算,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一年會新增1000萬新生嬰兒,有力應對勞動力短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消化房地産存量等。

  10.寶萬之爭

  這是2015年資本市場最大的一幕資本戰役,也是中國股市近年來最大的一場公開並購戰。

  2015年12月,寶能係正式向萬科發起股權收購戰,進而迅速躍居第一大股東。自1995年華潤成為大股東後時隔21年,萬科第一次“易主”。萬科精神領袖王石隨之公開發表言論,對“寶萬之爭”挑明立場,全面吹響萬科管理層反擊的號角。時至今日,寶能係、安邦保險、萬科管理層及萬科股東榜上各類機構仍在陸續上演並購與反並購的戲碼。

  “寶萬之爭”是基於收購方寶能係的險資背景、被收購方萬科特殊的股權結構與治理模式而發生的一次並購戰,對中國資本市場生態、公司治理模式、監管制度建設都有重大啟發意義,更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的主要特徵從“産業時代”跨入“金融時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