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
- 發佈時間:2015-12-24 18:26:38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作者: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 趙振華
近年國內外不斷有人質疑中國經濟,出現“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停滯論”、“中國經濟滯脹論”、“中國經濟增長極限論”等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其實,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各樣唱衰中國的聲音從來沒有間斷過,但屢屢被中國經濟蓬勃的發展勢頭所給了響亮的一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破浪前行,生産力得到極大發展,不足40年時間徹底告別了短缺經濟時代,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呈現供求平衡或供大於求的局面,幾百種商品産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帶給中國人巨大福利的同時,也讓世界人民分享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生産力極大發展的紅利,給世界人民源源不斷地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有人坦言,正是中國製造的廉價商品讓美國人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同時,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中國GDP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第10為上升為第2位,成為全球經濟俱樂部中第二個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的大國;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不足1.5%,上升到如今的超過10%;每人平均國民收入由1978年參加排序的188個國家或地區的第175位,上升到2013年參加排序的214個國家中的109位;貨物進出口額由1978年的29位上升為第一位;外匯儲備由第38位上升為第一位。特別是科技實力大大提高,越來越多領域的科技水準位居世界前列,探月和深海探測工程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鱉捉”。城鄉居民的生活水準大幅度提高,收入大幅度增加,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貧困強度大大降低,衣食住用行都極大改善。徹底告別了饑餓時代;衣衫襤褸永遠成為過去時;小汽車已經進入城鄉居民家庭,乘坐飛機出行已經成為普通百姓不加考慮的選擇。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保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即使懷有敵意的少數人不得不嘆服中國奇跡。近年,由於受到後世界經濟危機的深度影響以及國內前期政策消化的疊加,結構性産能過剩問題突出、出口疲軟、生産要素價格上升等突出問題,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確實很大。但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作出的判斷那樣,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
之所以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一是因為我國經濟運作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良性運作。從當今世界各國經濟運作情況來看,主要存在四種情況,即高通脹高增長、高通脹低增長、低通脹低增長、高增長低通脹,最後一種狀態是最佳狀態。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國民經濟實現7%的經濟增長率,雖然縱向來看不如前些年高,但依然屬於中高速增長,橫向來看,仍然位居世界前列,特別這是在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的前提下取得的,仍然是世界奇跡。特別是我國的CPI不足1.5%,短期來看,不存在物價大幅度上揚的基礎。高增長低通脹表明經濟運作處於良性區間。
二是失業率比較低。近年我國的調查失業率大體上維持在5%,在世界各國屬於低失業率的範疇。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達到1082萬,完成全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人的目標。
三是經濟結構改善。從産業結構來看,第一産業實現穩步增長,糧食産量實現十一連增,糧食市場供求大體平衡;産業鏈條進一步延伸,附加值穩步提高,農業與旅遊業正在深度融合,觀光農業方興未艾;農業科技進步加快,種子技術、耕作技術、收穫和運輸技術、加工技術等都在向深度發展。第二産業在加快結構調整中實現升級,製造業、加工業等技術進步加快,一方面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另一方面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型産業。第三産業加快發展,呈現出蓬勃生機,休閒、旅遊、健康保健、養老等産業迅速發展,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呈現出快速提高趨勢。從區域結構來看,今年重慶、貴州、西藏等西部地區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三位,表明西部地區經濟活力顯現,地區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正在得以改善。
四是我國投資環境良好,吸引外商投資持續增加。據統計,2015年1至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1140億美元,增長7.9%;我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增長11%。從對外貿易情況來看,中國對外貿易呈現負增長,但低於世界貿易下降的幅度,而世界貿易額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所導致,我國大宗商品進口量是增加的。我國國際市場份額由2014年的12.4%提高到2015年1至9月的13%,繼續保持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地位。
五是在萬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引領下,我國國民經濟活力日增,新登記註冊企業以50%以上的速度增加,日均增加1萬個市場主體,新一輪創業潮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