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性改革述評:守住底線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 發佈時間:2015-11-23 17:22: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因此,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是今後加強經濟結構性改革必須堅守的底線。
決勝脫貧攻堅
雖然華北天氣寒冷,但山東省鄄城縣左營鄉管寺村村民嚴慶民還在承包的蔬菜大棚裏忙乎著。今年,蔬菜大棚給他帶來約2萬元的收入,明年他打算掙到5萬元。
像這樣的蔬菜大棚左營鄉規模達到100多畝,270戶貧困戶有的幾家承包一個大棚,沒勞動能力的就通過土地流轉把地租出去。未來幾年內,他們都將脫離貧困。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我國仍有扶貧線以下的貧困人口7017萬人。《建議》提出了今後五年扶貧開發領域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守住民生底線,脫貧攻堅必須決勝。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説,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扶持生産和就業發展一批、易地搬遷安置一批、生態保護脫貧一批、教育扶貧脫貧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未來五年,這“五個一批”政策,是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方向。
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黃承偉認為,我國貧困人口致貧原因不盡相同,扶貧開發要按照“分類施策”的原則,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鬚根據實際情況瞄準“貧根”、對症下藥。此外,要繼續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闢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
保持就業穩定
經濟增長説到底是為了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有活幹,有錢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我國前三季度就業數據顯示,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
“從三季度公佈的數據來看,我國就業工作仍是經濟發展中一個亮點。2010年以後,求人倍率始終保持在1以上,就業市場整體較為活躍,全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説。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壓産能、調結構正在深入推進,就業領域也受到一定影響。特別是部分鋼鐵、化工、煤炭等領域的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存在一些減員現象;部分生産製造類企業也出現用機器替代人工的現象,每年機器人使用量增長超過20%。
“現在更多的是産業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産能造成的失業。儘管面臨諸多困難,但今年以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特別是‘雙創’是一個亮點,不僅為完成我國就業發展目標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還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
鄭東亮表示,經濟結構性調整對就業用工勢必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有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帶動下,電子商務、金融、通信等行業吸納了部分企業分流人員,而使用機器人也是企業為了彌補缺工採取的措施。
此外,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還表示,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是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的重要內容,減稅降費將進一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完善社會保障
從明年元旦起,上海市民無論城鎮戶籍還是農村戶籍,都可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隨著政府投入加大,市民的醫療保障水準也將有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農村居民待遇將有明顯提高。
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和醫藥衛生體制的完善,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基本保障。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按照保基本、兜底線、廣覆蓋以及可持續原則,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截至2014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42億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3.9億人,分別比2010年增長133%和10%。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將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社會保障制度的要求,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力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進一步拓寬養老基金籌資渠道等。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低有所保。截至今年8月,全國共有城市低保對象1768.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5005.6萬人,每人平均低保標準為城市428元/每月、農村2947元/每年,分別較2010年同期增長70.5%、109.9%。
“財政收入增速雖然有所下降,但不會影響民生方面的支出。我國將財政收入用於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持續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歐文漢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