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 對衝部分國企拖後腿

  • 發佈時間:2015-11-23 07:13:5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一 帆  責任編輯:王斌

  財政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前10月國企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6.3%。作為推動經濟主動力的國企,其營收利潤等方面持續下行是不是預示著中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失速?

  從數據來看,回答似乎是肯定的。財政部公告原文顯示,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煤炭和有色行業繼續虧損。這些行業曾經是中國經濟的命脈,如今不但不能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緩解做更多貢獻,有的反而陷入“拖後腿”的情境;確實讓人感到悲觀。

  不過,公告原文還顯示,前10月,交通、電力、電子和輕工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此前的相關數據也顯示,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穩定上升,而且作為先行指標,10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數值與前值持平,出現企穩特徵。這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力量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而這種“由重到輕”的變化正是經濟結構調整所努力的方向。並且,在這一轉換過程中,經濟增長的失速是正常的、是在預期內的,而宏觀經濟政策的種種創新和組合,都是盡最大可能使這一失速不造成對經濟體本身更大的傷害。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為《經濟學人》年刊《世界2016》撰文所述,“本屆政府沒有推行量化寬鬆,也沒有採取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措施,我們作出了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這一“推動結構性改革的抉擇”使得決策層不得不直面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實質,選擇以時間上相對的緩痛換取結構性改善的長遠利益。

  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創新與國內的各領域改革穩步推進正在逐步顯效,中國“避重就輕”的經濟格局還在逐步確立中,“一個大幅度增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力的可持續增長新模式”正在崛起:服務業已佔到中國GDP的一半,實現對製造業的反超且升勢不減;“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力爭推動製造業與高新技術融合,不斷提升品質和競爭力;伴隨消費升級,消費潛力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努力擴大開放,參與國際經濟治理。通過一帶一路規劃建設實現國際産能合作,參與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綢之路基金、金磚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互聯互通建設,實現合作共贏,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世界給中國的機遇,也是中國給世界的機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