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統計局: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世界第一

  • 發佈時間:2015-08-06 14:59:0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昨日,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透露,我國經濟增速“含金量”較高,去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今年上半年7%的增速符合預期。

  王保安指出,儘管與以往相比,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從我國經濟體量來看,7%仍是不低的增速,而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發展階段相近的發展中國家相比,都名列前茅。

  據介紹,以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經濟規模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經濟增長7.4%所對應的增量超過8000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這一增量超過中等發達水準的土耳其等國2014年全年GDP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5.8%,比美國高1.1個百分點,居世界第一位。從我國發展歷史看,7.4%的增長對應的經濟增量也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年的經濟總量。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對應的經濟增量接近2014年新加坡全年的經濟總量。

  相關報道

  勞動年齡人口五連降

  王保安認為,勞動力成本優勢減弱、人口數量紅利下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決定了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速均趨於放緩。上半年7%的增長速度符合新常態發展規律。

  對於我國“人口紅利”變化的情況,王保安介紹,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和數量連續下降,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改革開放以來的較長時期,我國勞動力供給充裕,以及農村勞動力源源不斷向城鎮和非農産業轉移帶來的效率提升,是這一時期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然而,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比重均出現下降。

  2014年,我國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為67.0%,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自2010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91583萬人,比上年下降371萬人,自2012年以來連續3年下降。與此同時,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産業轉移的速度也在不斷放緩。隨著勞動力供給狀況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持續快速上升。2010年-2014年,農民工月均工資年均增長15.1%;2015年上半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月均工資超過3000元。

  王保安還指出,我國空間廣闊,地區發展差距較大,中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和比較優勢比較明顯,經濟增長具有較大的韌性和迴旋餘地,即使經濟增速“換擋”,現階段仍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長潛力和條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