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央行再出“雙降” 組合拳利好宏觀經濟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0-27 13:29:52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繼今年8月25日後,央行再次打出“雙降”組合拳。10月2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在降準、降息的同時,放開了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為何央行會選擇在此時雙降,貨幣政策的調控對於實體經濟以及我國的經濟改革又有著怎樣的影響?為此,《新常態·光明論》欄目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傳承:經濟形勢促生雙降組合拳

  借調控促改革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連續3次“雙降”,為何選擇在此時再度降準降息?

  央行答記者問時表示,此次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主要是根據整體物價的變化,保持合理的實際利率水準,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

  記者了解到,央行對基準利率的調整一般主要觀察CPI的變化,但也會適當參考GDP平減指數。通常情況下,CPI與GDP平減指數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由於我國經濟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以及國內投資、工業品需求明顯放緩等因素的影響,CPI和GDP平減指數走勢有所分化。

  而存款準備金率的降低主要是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産生的變化作的預調。近期外匯市場預期趨於平穩,外匯佔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基本為中性,但是未來影響外匯佔款變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10月份稅款集中入庫將會相應減少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因此通過降準來釋放部分存款準備金,以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根據近期GDP數據,6.9%的經濟壓力説明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PPI已經連續數月為負,創了歷史新低。而CPI上漲1.6%,打開了降息的空間。

  此外,外匯佔款減少,資本外流壓力加大,也為降準釋放流動性提供了條件。綜合來看,央行需要通過進一步降準降息來釋放流動性,滿足市場合理需求,本次降準降息有改革于調控中之意。

  發揚:定向降準政策持續優化

  “普遍+定向”降準

  根據央行測算,在此前的6次定向降準中,按家數計算累計已有97%的金融機構享受了定向降準政策,在激勵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此次央行根據實施情況調整優化了定向降準標準,綜合考慮了金融機構符合宏觀審慎經營的情況、“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及存量佔比的情況以及“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等情況,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央行方面回應,這有利於引導金融機構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促進更多資金投向實體經濟薄弱環節。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認為,降息主要是針對經濟運作中的逆週期性調控,而在“普遍+定向”的降準則是針對週期以及結構性因素。經濟運作的結構性矛盾決定了定向降準政策的持續優化,與總量性政策的普適性出發點不同,公平與正向激勵是結構性政策的出發點。

  然而為什麼會進行區間調控加定向調控,為什麼要對小微、三農這些經濟的薄弱環節要專門進行存款準備金率的定向下調?陸磊解釋,因為銀行是金融資源配置的選擇方,所以當利率或者是存款準備金率發生變化時,銀行可以選擇向誰或者不向誰提供融資,在傳導機制上會帶有結構性,而非完全的總量性。因此,這種結構要通過另外一種結構進行糾正。我們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要發展更多的直接融資。

  徐洪才則認為,通過向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體現了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里程碑:利率管制基本放開

  不意味著不管理

  此次貨幣政策調整最大的亮點在於央行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的上限,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此前人民銀行僅對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內(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

  “我們認為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放開,這是利率市場化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陸磊解釋。因為我們對經濟運作態勢和金融運作態勢心裏是有底的,6.9%的經濟增長充分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基本面。金融市場的擾動在資金的供求關係和金融市場體制建設當中也帶有一定的必然性。

  “存款利率放開是金融改革最難啃的骨頭之一。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意味著我國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金融市場主體可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自主協商確定各類金融産品定價。” 徐洪才表示。

  央行答記者問上表示,當前我國物價漲幅持續處於低位,市場利率呈下行趨勢,金融機構的資産方已完全實現市場化定價,負債方的市場化定價程度也已達到90%以上。主要的商業銀行對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已有充分預期並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靴子”落地有利於進一步穩定預期。大額存單和同業存單發行交易有序推進,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不斷健全,存款保險制度順利推出,也為放開存款利率上限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取消對利率浮動的行政限制後,並不意味著央行不再對利率進行管理。央行方面回應,利率調控會更加倚重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傳導機制,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新階段,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