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對外投資年均增長15.7% 雙向投資接近平衡
- 發佈時間:2015-10-20 17:56:15 來源:中青線上 責任編輯:張少雷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10月19日,“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第十一場報告在京舉行,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鍾山出席報告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近年來,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日益加深,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就“十二五”期間我國開放型經濟取得的發展成就進行了提問。
針對這一問題,鍾山表示,“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處於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的深度調整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轉型升級壓力加大。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動內需與外需、出口與進口、“引進來”與“走出去”、東部與中西部協調發展,對外開放再上新臺階,開放型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
一是貿易大國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受全球市場需求低迷、發達國家“再工業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疊加影響,國際貿易呈現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速增長態勢,我國外貿增速放緩,但仍然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十二五”前四年,貨物貿易年均增速為9.7%,高於全球同期4.2個百分點,貨物貿易佔全球份額由2010年的10.4%上升到2014年的12.4%。服務貿易保持快速發展,服務進出口總額從2010年的3624億美元增至2014年的6043億美元,年均增長13.6%,世界排名從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二是利用外資水準不斷提高,連續23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十二五”期間,面對全球外國投資總體下降的形勢,我國堅持利用外資“三個不會變”, 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利用外資實現穩定發展。“十二五”前四年,我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974.7億美元,年均增長2.9%,2014年首次位居世界第一。外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業利用外資比重達到55.4%,高於製造業22個百分點;産業梯度轉移成效明顯,2014年中西部利用外資佔比達18.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1個百分點。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等機構超過2000家,研發、設計、物流等高端環節加快向我國轉移。
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三。 “十二五”以來,我國走出去的層次、水準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對外直接投資由2010年的688.1億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231.2億美元,年均增長15.7%,世界排名由第六位升至第三位,雙向投資首次接近平衡,標誌著我國從輸出産品向輸出資本轉變。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速為11.5%,正從偏重工程總承包和土建施工向項目融資、設計諮詢、運營維護、後期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對外輸出勞務人員年均增速為8.1%。
四是多雙邊經貿關係取得新成果,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和主導權增強。“十二五”時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話語權和主導權爭奪更趨激烈。我國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機制建設,充分利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等平臺,成功舉辦了APEC北京峰會,引導國際經濟秩序朝于我有利方向發展;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中的主渠道地位,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達成“早期收穫”協議,積極推動制定多邊投資規則;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實施,上合組織、泛北部灣、大湄公河、中亞、東盟東部增長區、大圖們倡議等區域次區域合作不斷深入,多邊、雙邊、區域開放合作齊頭並進,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有利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