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穩投資再度減稅50億 年內3次減稅超450億
- 發佈時間:2015-09-17 07:1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政策落實第三方評估彙報,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等改革推向縱深;部署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用新模式匯聚發展新動能;確定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推動産業加快改造升級;決定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強化民生兜底保障。
為拉動有效投資、促進産業升級、加快發展“中國智造”,會議決定,在原有生物藥品、儀器儀錶製造等6個行業基礎上,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對輕工、紡織、機械、汽車4個領域重點行業的企業在今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産,允許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方法。對其中小微企業新購進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研發和生産共用儀器設備,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超過100萬元的,允許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方法。實行上述政策,預計今年將減稅約50億元。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為《經濟參考報》記者點評説,近日公佈數據表明,投資仍在繼續下滑,製造業、房地産、基礎設施三大類投資均比前幾個月減速,增大了經濟下行壓力。國務院常務會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將進一步擴大投資政策受惠行業和企業,有利於激發投資主體活力,重塑這些行業企業的投資能力,有助於穩定投資和經濟增長。在當前投資到位資金、計劃投資額增長加快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促進投資增長,減小投資增速下滑幅度,必須儘快落實中央和各部委的投資決策部署,一方面,抓好重大項目落地;另一方面,有效引導社會資本增加投資。
資料顯示,所謂的固定資産加速折舊,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准予採取縮短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的政策。加速折舊主要是早期折舊金額大、晚期少,這樣,企業早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稅務利潤就低,相應其應繳納的所得稅就少。雖然總稅負未變,但稅負前輕後重,好像是政府給予了企業一筆無息貸款一樣,相當於政府在前期扶持了企業發展,後期企業的交稅能力就會增強。
2014年1月1日之後,國家允許生物藥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太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製造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産,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這六大行業是國家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其中,對上述6個行業的小型微利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研發和生産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本次擴大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優惠範圍,已經是國務院今年以來第三次推出減稅政策。2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減稅降費措施、支援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創新。初步測算,僅這一減費措施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400多億元。8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涵養就業潛力和經濟發展持久耐力。此外,國務院還于4月8日、6月24日、8月26日召開的常務會議上,三次分別通過全國範圍清理規範涉企收費、下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工商業用電價格、依法適當降低鐵礦石資源稅徵收比例、降低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進一步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等多種手段為企業減負。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蘇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新常態下的“三期疊加”與有效需求不足的螺旋效應,導致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緩慢去産能、去杠桿、去泡沫進程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現全年經濟增長7%的預期目標主要靠政策刺激。通過為企業減稅降負、降低成本,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狀況,刺激企業擴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