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李偉:中國經濟保持較快發展空間仍十分巨大

  • 發佈時間:2015-09-14 12:54: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常艷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12日表示,儘管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和挑戰,但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可能保持較快發展的基礎性條件。

  當前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依然十分複雜,全球資本市場劇烈震蕩,新興市場貨幣持續貶值;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較大,長期以來粗放式增長所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集中暴露,經濟增長舊動力日益減弱、新動力接續不足。

  李偉在"國研智庫論壇2015年會"上指出,無論是從供給方面看,還是從需求方面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的發展空間都還十分巨大。

  一是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蘊藏著産業發展的新機遇。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業強國,每人平均製造業增加值只相當於美國的1/3左右(2013年),多數行業都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今年5月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正是為推動我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所做的戰略選擇。這一戰略將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財政金融支援政策、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為傳統産業的升級、新興産業的崛起創造良好的條件。根據IBM統計,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聯合國工業大類目錄中,擁有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具有全球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産業配套能力。這是我們實現製造業強國寶貴而難得的堅實基礎。隨著《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將得以加快,資訊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産業發展的空間將得以拓展。在製造業獲得更多發展機會的同時,現代生産性服務業也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二是推進高品質的城鎮化,將創造巨大的投資需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取得了顯著進展,2014年城鎮化率達到了54.8%,但實際戶籍城鎮化還不到40%,這與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無論在水準上還是在品質上,我國城鎮化都存在明顯差距,越來越不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現代城市文明與宜居生活的需求。改變這種狀況,不僅要通過加快農業人口向非農産業的轉移提高城鎮化水準,而且要通過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準和管理水準提升城鎮化品質。在推進高品質城鎮化的進程中,國家還將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變農村交通不便、教育醫療設施不足、村容不整的局面。這些工作的推進,將形成龐大的投資需求;同時,我國的財力物力也具備相應的條件。

  三是推動區域經濟均衡化發展,將帶來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及其他各類區域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發展差距明顯縮小,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依然比較嚴重。2014年,我國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的每人平均GDP水準都超過1萬美元,但中西部一些地區的每人平均GDP僅在4000-5000美元左右。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家將強力支援欠發達地區的追趕發展,加快這些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化進程。這不僅會帶動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還將為裝備製造業、清潔能源、綠色農業、生態旅遊等産業的發展創造廣闊的新空間。另外,隨著居民收入水準的進一步提高,欠發達地區也將會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消費增量。

  四是居民收入水準的進一步提高蘊含著巨大的消費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長的同時,我國將有更多的人步入中等收入乃至高收入階層,這將會形成消費擴大的雙重效應。一是由居民收入普遍增長帶來的消費擴大的基數效應;二是由中高收入階層人數增多帶來的消費擴大的結構效應,也就是中高收入階層因消費能力增長而形成的對高端消費品的需求效應。

  五是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深化將拓寬發展的外部空間。進入"十二五"以來,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和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格局的變化,我國對外開放的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應對這種變化帶來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2014年先後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這是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大舉措。"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40多億人口,是有待深耕的、無比巨大的潛在市場。亞投行的順利組建,而且很快將由57個創始國發展為70個成員國,規模將超過有67個成員國的亞行,預示著"一帶一路"戰略的良好開端。隨著這一戰略的實施,我國的外需市場無疑將得到擴大。還要看到,近年來,我國與南韓、澳大利亞相繼簽訂了高水準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些都將為中國發展潛力的釋放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同時,李偉表示,從支撐經濟發展的力量來看,隨著改革的推進和一系列政策的落實,我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增強全社會發展動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最主要的是,國務院相繼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取消和劃轉了所有非行政審批項目,放寬了投資準入領域,擴大了市場主體自主生産和經營的空間,激發了市場活力,朝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目標邁出了重大步伐。中央關於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即將出臺;財稅體制改革也將繼續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未來將逐漸顯現。

  二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去年以來,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不久前,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這將引燃更多的"發動機",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的新動力。

  李偉認為,中國經濟不僅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還有著強勁的增長動力,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不懈地創造公平、透明、規範、有序、法治的市場競爭環境,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就一定能把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強勁的增長動力轉變成強大的現實生産力,引領新常態,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邁向更高階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