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機構研判中國經濟下半年場:調控新組合著力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8-04 09:23: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凱茵 徐曼曼  責任編輯:吳起龍

  新華社照片,連雲港(江蘇),2015年8月1日 7月中國製造業PMI為50.0% 8月1日,大批貨物集結在江蘇連雲港港集裝箱碼頭等待裝船外運。當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報告,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總體變化不大。新華社發(王春 攝)

  在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後,中央如何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給出的“定調”,讓眾多機構和學者看見了中國經濟將迎來的更多積極因素。

  中國經濟下半年能否企穩?宏觀調控政策走向如何?下半年經濟工作中有何新重點和新亮點?機構和專家紛紛給出自己的看法。

   走勢:三季度宏觀經濟企穩預期強

  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總結,上半年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升,結構調整繼續推進,農業形勢持續向好,發展活力有所增強。同時坦誠目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各大機構對此現狀顯然也是十分了解的,在此基礎上,各自給出了自己的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中國經濟富有彈性,能夠經受住資本市場的波動。IMF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6.8%,這是中國主動調控的結果,增速放緩是可控的。

  在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丁爽看來,中國宏觀經濟正初步顯露企穩跡象。支援性宏觀政策似乎已遏制住增長動能的進一步減弱,三季度GDP增長將開始逐步復蘇。假定政策放鬆立場得以延續,預計三季度經濟企穩跡象將更廣泛地擴大至整個經濟體。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樂觀預測:“三、四季度GDP季節性調整後的季度環比增長可能分別為7.8%和7.3%,隱含的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1%和7.0%,全年經濟增長率預測仍維持7.0%不變。”

  巴克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常健表示,雖然中國二季度GDP及工業生産數據好過市場預期,但企業活動仍然疲弱,中國經濟增長進入“L”形態,估計下半年增長將與上半年持平。她預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保持7%的速度,而四季度的GDP約為6%,全年約為6.8%。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認為,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很有可能會減少。高路易表示,中國今年的GDP增速應當不會比7%低太多。

   政策:宏觀調控新思路、新組合浮出

  政治局會議上指出,面對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宏觀政策要“穩”:一是,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繼續減輕企業負擔,引導和撬動更多民間資金增加投入;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準。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分析認為,政治局“定調”宏觀經濟“穩”政策,透露出宏觀調控新思路和新組合:財政加力和貨幣政策觀望。

  任澤平分析稱,“前期由於財政在推動債務置換,穩增長更多靠寬貨幣,但對實體經濟傳導效果有效。近期豬價大漲、宏觀滯漲風險上升、美聯儲加息預期、資本流出壓力等因素制約貨幣政策騰挪空間,6月以來貨幣政策選擇觀望。而財政加力增效則在盤活存量和開口子。”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7月29日全國財政工作視頻會議上對下半年財政工作做了更詳細的部署,明確了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規範推進PPP、規範地方政府債務、引入更多投資引導基金、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五大重點,強調積極發揮好財政職能作用,著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提出建議,要提升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效率,改善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支援能力和平衡作用。

  貨幣政策方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應維持現狀。魯政委表示,上半年向好的經濟數據使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壓力驟然減輕,下半年的貨幣政策應該會維持現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則也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總體上應該還是穩健貨幣政策,但貨幣還需要適度放鬆,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還應降準。

   風險: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制度可期

  與4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相比,7月30日的會議著重強調了“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要樹立危機應對和風險管控意識,及時發現和果斷處理可能發生的各類矛盾和風險”。

  據統計,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稿上,5次出現“風險”一詞,上次會議中僅出現2次,通稿的用詞也出現了語氣與程度上的變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樹立危機應對和風險管控意識,是一個“及時的提醒”。

  他認為:“危機對應和風險管控意識與底線意識一脈相承,真正的底線意識是將最壞的情況想好,並提前做好各種應對準備。有了這種防範意識,同時有各種預案和管控措施,我們就能夠應對各種複雜局面。”

  財經評論員余豐慧也認為這次會議對管控經濟金融風險要求更高了。他特別提出:“經歷突如其來的‘626’股災後,從‘注意風險’到‘高度重視、果斷處理’的變化體現高層對當前經濟形勢變數的警惕,也説明有應對各類經濟金融風險的底氣。”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指出,在經濟改革不斷向前推進、金融改革不斷加大力度、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強調風險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表示,基於此次政治局會議的部署,下半年中國在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上會有諸多相應舉措。

  “首先是通過制度性建設對不規範的配資、加杠桿行為進行控制。其次是大力度完善風險監控機制。”連平強調,要確保風險顯現後第一時間就得到有效控制需要整體性的制度建設,這種制度不能只在某個監管部門內,而需要國家層面的權威管理機構。可以預見,官方未來會加大力度推進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制度安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