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溫州再核銷400億不良貸 欲設首家地級市壞賬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05: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民間融資風險初步化解,而金融機構信貸資産風險還在繼續暴露。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溫州了解到,當地金融環境呈現出新的特點,對於當地政府和金融監管層來説,除了引導各路資金“輸血”有效的融資需求外,新一輪風險資産處置也拉開序幕。此外,溫州市政府正在籌劃申請首家地市級“壞賬銀行”,並採取一系列措施重塑信用環境。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溫州模式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縮影,作為金融改革試點,溫州的嘗試在全國或具備推廣價值。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溫州銀監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4月底,溫州不良貸款率為4.39%,比年初略升0.31。從去年末到今年的情況來看,不良率已基本穩定,不良貸款餘額為300多億元,另外還有500多億元被列入關注類貸款。按照計劃,溫州今年將處置、核銷不良貸款400億元左右,與去年處置規模相當。

  另據了解,溫州市政府正在積極籌備申請設立國內首家地市級“壞賬銀行”(即資産管理公司)。不過,根據財政部和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金融企業不良資産批量轉讓管理辦法》規定,各省級人民政府原則上只可設立或授權一家資産管理或經營公司,因此,能否突破這一限制,溫州尚需爭取。“以現實情況來看,溫州地區金融機構不良資産處置規模在浙江省內算是多的,因此,設立一家熟悉當地情況並紮根于當地的資産管理公司很有必要,也符合市場需求。”溫州市金投集團一位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從溫州的風險資産狀況來看,“不良貸款呈現正態分配特徵,也就是説,30萬到50萬元額度的貸款普遍比較正常,1億元以上額度的貸款也還比較正常,主要就是2000萬到1億元之間的貸款企業出險率比較高,而這些企業在2010年到2011年間已初具規模。在溫州,有4300家工業型企業和300多家非工業型企業初具規模,是當時政府和銀行信貸重點支援對象,但是由於信貸擴張太快,投資偏離主業,最後帶來一些風險隱患,現在都暴露出來。”溫州市政府內部分析人士説。

  在溫州金融監管層和政府當局看來,自2011年溫州金改試點至今,前期12項改革措施,除了開放個人境外直投還在進一步計劃之外,其餘多項改革已顯現出成效,尤其是在處置風險資産、化解不良方面,積累了諸多經驗。

  “對於解決金融風險,我們在2012年開始就對後續的融資可持續性壓力有一系列規劃,我們在危機處置的時候,還是需要保持流動性,去年溫州新增信貸投放500多億元,這雖然比債務風波出現前的高點投放上千億元要少,但是在當前時期,也算不少了。”上述溫州市政府人士進一步透露。

  實際上,溫州民間融資規模已經在萎縮,很多民營擔保公司倒閉,小貸公司也難以投放貸款,歸根結底是當地信用環境遭到破壞。未來,打擊逃廢債和完善地方徵信體系顯得尤為重要,化解企業債務風險,需要政府、銀監部門、銀行以及司法的多方配合,形成聯動機制,一手防止銀行抽貸,一手處理債務承擔和債權分配問題,同時還要防範利用新技術手段,諸如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新的債務風險。

  今年3月,國務院通過了溫州金改“新12條”,其中,對於化解風險提出“健全小額貸款核銷處置機制。完善企業幫扶解困會商機制,建立健全不良資産風險防範和處置制度。發揮‘一府兩院’聯席制度作用,推動建立政銀企法聯動機制,創新金融債權差異化處置工作機制與途徑。優化實施民間融資備案制。嚴厲打擊涉嫌犯罪的逃廢債行為。”

  對於重塑信用體系則明確“探索建立政府增信長效體系。健全政府轉貸基金管理,創新財政資金競爭性存放機制。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企業聯合抱團互助增信機制。發展創投基金和産業引導基金,積極推動省級政府性引導(投資)基金在溫州設立參股子基金。培育發展天使投資。”在拓展融資渠道方面,“支援境外金融機構來溫州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溫州法人金融機構。探索開展境外人民幣債券發行。”

  業內認為,溫州金融環境有望在今年企穩,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如何尋找到有效和真實的信貸需求,考驗著金融機構的放貸能力,也考驗著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中國民營經濟復蘇動力。“目前,民營銀行試點已經展開,現在民資也可以從各種渠道進入金融領域。小微企業融資和金融服務依然有深入挖掘的空間,未來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從信貸産品和風控手段多方面創新,都值得探索和嘗試。”溫州民商銀行侯念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