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保路也是保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5-20 15:27: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斌
【緣木求魚】
經驗反覆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低估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
目前,社會各界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擔心情緒非常濃重,雖然支撐這種“悲觀”看法的現實依據確實多不勝數,而且看起來也似乎個個都足夠冰冷、堅硬,但如果思路因此就完全禁錮于這種情緒,而且不能自拔甚至不願自拔,恐怕就有可能錯失把握住經濟社會運作大趨勢,從而錯失柳暗花明的機會。
支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幾十年的關鍵因素無疑很多,但追根溯源,其原動力卻是中國人對更幸福生活有些近乎“偏執”的不懈追求,以及對複雜經濟的理解力和靈活的應對能力。這兩天,紅透網路的四川鄰水的“保路運動”,不但再一次鮮活地對此進行了詮釋,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一個更充分認識中國經濟增長後勁兒和增長空間的機會。
在中國人的認知裏,“修橋鋪路”是人世間第一等的善行,蘊藏于這種認知裏的基本邏輯是,修橋鋪路能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從而有助於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提升經濟活力,進而推動個人財富和社會財富的增加。這種認知傳承不滅,早已烙刻進中國人的骨子裏,甚而成為文化基因中的重要的標誌物。無論是《林海雪原》裏那句“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著名臺詞,還是後來風靡城鄉、深入人心的那句“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都是對這種認知的完美詮釋。
從這個角度看,四川鄰水的“保路運動”,就既契合了人們的現實認知,又具有厚重的歷史感,是當地人追求經濟發展和人生幸福的一種必然選擇。“保路運動”,表面上看,保的是高鐵的“擁有權”,而實質上,保的是一地經濟的優先發展權。當達渝城際鐵路“西線方案”開始在網路上散播並得到當地政府支援的時候,“受侵害”的大竹、鄰水各地,如果靜悄悄地“平安無事”,倒一定會讓人産生一種特別怪異的感覺。
其實,在鄰水的“保路運動”發生之前,全國各地已經爆發過多起“保路運動”了,比如,2009年鄭萬高鐵規劃時,就引起了十堰和襄樊、鄧州和新野的“爭搶”;滬漢蓉高鐵的修建,也把荊門和荊州推上了“競技場”;滬昆高鐵規劃的時候,邵陽和婁底也因為設站的問題一度“大打出手”。還可以預見的是,今後,隨著全國高鐵建設的進一步推進,類似的“運動”、類似的爭奪,仍將繼續在全國各地出現。
雖然,如何把“鬧運動”的人“安撫”下去,確實是一件令地方政府頗為頭痛的事情,需要上級政府的全面協調、工作,需要規劃設計考慮得更全面、更科學,也需要當地政府和群眾更多的耐心,但事物都有兩面性,這些令人撓頭的“運動”,也同時透露給我們一些非常積極的資訊,即全國各地對經濟建設的熱情還非常高漲,中國的經濟也還有極大的拓展空間,而這為當前中國經濟的“脫困”和未來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進行了背書。
一段時間以來,在世界經濟幾無亮色、中國經濟增速下降、結構調整推進艱難的背景下,許多人都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了擔心,“崩潰”的論調也不時響起。擔心總有擔心的依據,“崩潰”的論調似乎也不乏各種現實數據的支援,但如果只盯死了困難,就有可能一葉障目,而看不到最真實的中國。
經驗反覆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低估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這韌性來自於中國的最底層,來自於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深切渴望和不懈追求。而這才是保障中國經濟繼續持續增長的根本。因此,我們在為四川鄰水“保路運動”引發社會治安問題感到擔憂的同時,也有理由相信,這起在一很關鍵的時間節點上爆發的事件,也為經濟決策者指出了考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