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7%近6年最低 在國際上仍是較快速度
- 發佈時間:2015-04-16 06:55:02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馬藝文
一季度GDP同比增7% 近6年最低
國家統計局發佈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經濟運作沒有滑出平穩區間
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140667億元,同比增長7.0%,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為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
“7%在國際上仍是較快速度”
在發佈會開始前,記者們就已經在門口等候。手捧數據的工作人員一齣現,立刻就被記者們圍住,幾大摞數據瞬間被拿光。
會上,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發佈數據稱,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産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産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3%。
對此,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目前處在新舊動力轉接的關鍵階段,今年經濟困難較多,短期內經濟仍會面臨下行壓力,因國內經濟調整格局不太容易改變,且出口壓力比較大,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在預料之中。這種回落也很正常,因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增速換擋、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講有利於調結構和轉方式。
盛來運認為,儘管一季度的增長速度略有回落,但是經濟運作總體在平穩區間。GDP增長是7%,小幅回落。但7%在國際範圍仍是較快速度,而且在基數比較大的情況下,7%的增量還是比較大的。所以,經濟從增長指標來講是沒有滑出合理區間。
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
儘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6087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這意味著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增速。
分析人士稱,居民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這是近些年中國經濟的特別現象,表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積極效果。此外,在收入增加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數據顯示,一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於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61,比上年同期縮小0.05。
- 縱深
重點區域經濟
發展形勢如何?
在一季度數據正式出爐前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密集調研,“穩增長”成為被頻繁強調的關鍵詞之一。14日,李克強在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了定調:“增速等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下行壓力還在持續加大”,並強調“要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
從區域經濟的角度觀察,各個重點經濟區如何調整,如何應對,才能做到穩增長,並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
【京津冀】
協同發展效益需4-5年才能體現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並召開專題座談會,會上提出要強化京津冀協同發展並上升到國家戰略。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已有一年多,其在經濟新常態下主要面臨哪些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勢還不明顯,其效益可能還需要4-5年才能體現。
劉元春分析,在京津冀內部,三地面臨的問題各有不同。三地也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今年的發展方向。北京的服務業等第三産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比例已經達到70%以上,面臨的調結構壓力相對較小,需著力解決的是城市綜合治理問題。天津對製造業的依賴仍較強,需要加快向第三産業的轉變和升級。河北面臨的調結構、穩增長壓力最大,因它的産業核心是重化工産業為主,同時其環境污染也較為嚴重。
【東三省】
在穩增長中摸索調結構
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在東北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表示,東北的經濟發展數據讓他感到“揪心”。2014年,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經濟增速分別是5.8%、6.5%、5.6%,位列全國後五位,滑出經濟合理區間。今年一季度,這三個省的多項經濟指標持續走低,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增大。
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微網志]指出,我國部分省份去年以來減速幅度太快,有滑向失速的可能,東北今年一季度工業增加值是負增長,歷史上罕見,與中部、西部反差太大,這也是總理去東北調研、召開座談會的原因。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分析,東三省的産業升級不可能完全脫離原有的經濟基礎,其轉型方向應是在現有的重工業、製造業産業基礎上,提高産業品質,改進生産技術。同時,楊志勇分析,東北三省的經濟轉型除了要注意産業結構,還需要注意調整國企、民企的比例。民營企業往往管理機制更靈活,轉型起來步伐更快。
【長三角、珠三角】
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分析,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有相似之處,即它的服務業、金融業都發展較快,高精尖技術産業較強,面臨的産業結構調整壓力較小。但兩者也面臨共同的問題,即上一輪的經濟增長已經過去,在金融、高新技術産業的新興增長點還沒有完全建立。
劉元春指出,以上海為代表的大型金融城市要明確在世界經濟中的定位。未來需著力提高金融服務水準,重點推進金融改革。上海的自貿區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實現金融領域內從産業貿易到服務貿易的轉型,加強離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強境外金融投資和服務。
劉元春分析,珠三角經濟帶的最大優勢在於高新技術産業,擁有一批像華為這樣的大型科技企業,帶動了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但其問題是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均衡,仍然面臨産業結構升級的壓力。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恒指出,長三角地區的金融業、服務業優勢明顯,但整體來看,長三角在高科技産業上的優勢還比不上珠三角。未來,加強高新技術産業投資也是長三角經濟轉型的方向。
另外,劉恒認為,未來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發展將與“一帶一路”的戰略發展相匹配。以往,這兩個經濟帶從戰略上更多地處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位置,未來它將立足於世界經濟發展,有望成長為一帶一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