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創新是“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新動力唯一來源

  • 發佈時間:2015-04-04 05:50: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最近兩個月,各方面對經濟下行的話題討論非常熱烈。我們不能不思考:“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新動力來自哪?

  以前每逢經濟下行的時候,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三駕馬車,即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其實,三駕馬車不是動力,而是拉力。消費也好,投資也好,以及進出口,在經濟學的供給框架中都是需求。這是非常被動的,因為消費、投資和出口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但不會推動經濟增長。而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一定是供給端的。在過去的30多年中,中國經濟的動力主要是來自於資源的集聚、資本的積累、勞動力的貢獻。這是舊常態。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動力來自哪呢?在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長只有一個動力,那就是創新,沒有別的動力。我國現在還是中等收入,還可以利用一些過去的那些動力。雖然我國資本積累沒有美國多,甚至勞動力紅利不如以前,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要多。“新常態”的“新”,就新在只靠過去的動力不夠,要儘快轉向新的動力。而這個新的動力,只有創新。

  我們正處在非常好的環境和機會之中。這個機會以前不是沒有過,而是現在這個機會有它的特點,這個特點與中國的環境、文化非常匹配。

  現在大家都在講網際網路、移動互聯網以及“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為什麼可以“+”另外一個行業,甚至“×”另外一個行業?因為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不僅僅提供了産業方面的革命,而是關係到N個産業的變化。可以想像,這可能跟歷史上電的發明是有相同或類似的性質和特點。

  那麼網際網路為什麼跟中國文化和環境非常匹配呢?德國、日本搞大規模的製造業4.0,我們可以改進,但是做不到那麼精緻,美國人也做不到。但是網際網路的特點,是在可聯結之後變成N的平方。我們人口眾多是別的國家比不了的,所以它要乘以平方。當N的二次方之後,它的效率完全不一樣。再有,網際網路提供的入門門檻特別低,當門檻低的時候,不需要固定的成本,所以很少數的人才需要搞創業融資。這是供給方。

  需求方比較個性化,不一樣的年齡階段,需求不一樣。個性化的需求,加上供給端的入門門檻很低,兩相結合,結果是什麼呢?

  我們的文化看上去有點個人主義,像一盤散沙,每個人都願意做老闆。這樣的文化特點,在上述情境之下,突然變成非常好的優勢,而且可以盡情的發展。這也正是為什麼網際網路、物聯網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下一輪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我們對這方面的估計還不夠。不可否認,這是我們遇到的非常好的機會。

  (作者錢穎一 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