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時隔近三年再出手降準 中國經濟望築底企穩
- 發佈時間:2015-02-05 06: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馬巾坷
“沒有一點點防備”,時隔近三年,中國人民銀行突然于2月4日晚6時許宣佈自次日(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準措施。
不過,專家4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此番降準時機早已成熟,中國央行今天不過是“靴子落地”。
“意料之中,但沒有選擇週末似是意外。”中國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表示。經濟學人智庫中國研究副總監劉倩也認為此次降準“不出意料”。
中國央行官網資料顯示,最近兩次宣佈降準都是選在週六,即2012年5月12日和2012年2月18日。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制度是一項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供應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
此次央行宣佈降準0.5個百分點的背景是中國近期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以及世界除美國外主要經濟體央行均推行寬鬆貨幣政策。
官方日前公佈的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環比降0.3個百分點至榮枯線下方。同時,2014年中國PPI降1.9%,遭遇連續34個月同比下降、中國CPI僅漲2.0%,創近五年新低。
“這個時點推出降準,應該説是考慮到1月份一些經濟數據,也看到國際上其他央行放鬆政策的做法。”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向記者強調,中國央行降準與QE(量化寬鬆)不同,“QE是超常規的、純粹的量化寬鬆,咱們利率相對比較穩定,未到零利率,因此更多是靈活性的政策。”
對於降準的迫切性,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目前因各類理財剛性兌付的存在,降息已進入死衚同,難以推動融資成本的下降,“降準則直接降低了銀行的負債成本,減輕了流動性緊繃壓力,有助於融資成本下降。降準的寬鬆,也將成為人民幣貶值的推手,若不加利用,則中國經濟仍將持續低迷,通縮無解”。
時隔近三年再度降準,“放水”規模幾何?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預計,降准將釋放約4000-5000億元人民幣的商業銀行可貸資金。趙錫軍的預判與之類似,為3000-4000億元人民幣。
而此番降準,將有望降低中國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企的問題。
趙錫軍表示,上述規模資金有望緩解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特別是配套推出的定向降準對於小微和“三農”可能有更多支援,“對實體經濟發展將有推動作用”。
魯政委指出,降准將降低金融機構成本,所釋放出的長期限資金有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降。
專家均表示,降準對中國股市、樓市將構成直接利好。
“對股市房市我可以肯定地説,是一次利好。”周景彤表示。
“當然對股市是利好消息。”趙錫軍指出,在降準對心理預期改善的作用下,估計A股市場受此影響會有上升動力。
不過,他亦強調,需要警惕本次降準釋放的資金被貸放到一些正進行結構調整的行業,如房地産和一些産能過剩行業,“這樣可能對實體經濟而言未必是好事,反而將固化原來的不利格局”。
“如果説錢會不會流到房地産、地方融資平臺,不敢説絕對不會,但是在目前的形勢下,降準是利大於弊的。”周景彤認為,調結構和托底經濟兩者是並行不悖的,“不是蹺蹺板的關係,實際上可以互相相容、互不衝突”。
趙錫軍認為,應更加關注中長期內,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模式轉換、升級換代之間的平衡關係。
“目前新常態下,經濟工作重心已經是增長的品質和效益,而不是速度和規模。”趙錫軍提醒,在讓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能夠托住經濟增長底線同時,還要能夠更好地促進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變和經濟環境升級。